一、从动物到人——认知革命
1、我们并不孤单
智人有很多兄弟姐妹,比如生活在欧亚大陆,非常适应冰河时期寒冷气候的“尼安德特人”,亚洲的直立人...
直立行走的人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大脑很大,负担也很大,重量占身体的2-3%,不活动情况下,能量消耗25%(相比猿类占8%),直立人不得不花更多时间找食物,肌肉退化萎缩,骨架调整,背痛,脖颈僵硬;臀部变窄,所以胎儿不得不早产,相对于其他物种来讲,很多重要器官发育还不完善。但同时直立行走的也有很大的好处,两腿直立行走,看的更远,解放了双手,来用作其他用途,能够处理精细的任务。但就是这样,我们也没有比狮子老虎高级到哪里去。
如何从边缘生物,食物链中间位置,跃居顶端?
火
火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具,既听话又力量无穷,人类可以选择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放出火。
那么,又是什么,让智人最终取代其他人种?
智人在10万年第一次走出非洲,化石记录显示,智人入侵了地中海东部,尼安德特人的领土,但最终失败告终。
7万年前,智人第二次走出非洲,这一次,智人占领世界。
2、独特的语言
智人的胜利源自于其认知能力有了革命性的发展。
某次偶然的基因突变,改变了智人的大脑内部连接方式,让他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思考,用完全新式的语言来沟通。
智人的语言并不是世界上的第一种语言,动物也有语言,但人类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特点一,最为灵活。不光告诉同伴,“注意,有狮子!”还有狮子在河边的那棵歪脖子树下,这样的确切位置等具体信息,让人们躲开狮子,猎杀其他其他动物。
特点二,语言是沟通世界信息的方式,但重点不是狮子,而是我们自己,智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社会合作是我们生存和繁衍的关键,我们不光想知道狮子的下落,还想知道谁讨厌谁,谁在和谁交往,谁很诚实,谁是骗子。——八卦理论
八卦让部落规模变得更大更稳定,社会学研究指出,借由八卦来维持的最大“自然”团体大约是150人,但智人是如何跨过这个门槛,创造出几千万人的城市,上亿人口的帝国?
特点三,虚构的故事,人类语言最独特的功能,是能够传达出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信息。人类在一起想象,只要人们一起相信虚构的故事,就能共同合作。
十几亿中国人,因为相信中国国家主体、国土、宪法确实存在,一起抵制日货、乐天免税店、菲律宾芒果干;打工者和企业方相信劳动合同,所以我们遵循着我们打工,公司要发工资;世界上两个完全不认识的人,看爱乐之城、金刚狼3,都会流泪。
同时,因为故事是虚构的,只要改变故事,就能改变人们的合作方式。比如,法国大革命,法国人几乎一夜之间,相信的故事就从“天赋君权”变为“人民做主”。智人能够依据不断变化的需求而迅速调整行为,这就让我们绕过了基因演化,不再需要基因的突变,来调整我们行为的准则,而采用了“文化演化”的快捷道路。
认知革命,让历史从生物学中脱离而单独存在。
二、农业革命
1、农业革命前,人类是怎样生活的?
这些采集狩猎者一天不用干几个小时的活,几天才出去打一次猎;在几十人的人群中,他们饿了找找食,没事八八卦。在树上荡荡秋千,在洞里谈谈恋爱。他们营养均衡,每天吃蛋白质、蔬菜、谷物和坚果,没有营养不良,经常合理运动;由于不必和家畜接触,也没受从动物那里来的病菌侵害,只要能活过意外频发的生命早期,就基本能活到60,甚至80岁,自自然然,快快乐乐。一幅美好的伊甸园图景!
直到——公元前9500-8500年,农业在全世界各地独立发展起来。
大部分是动植物其实无法驯化,适合农牧的只有极少数几种,而这几种物种只生长在特定的地方,比如中东、中国和中美洲。
2、农业革命真正的本质
让我们来看看农业时代人们是怎么活的吧:
小麦不喜欢石头,所以智人得把田地里的石头捡干净搬出去,腰酸背痛;
小麦不喜欢与其他植物分享空间、水和养分,所以智人要在炎炎烈日下整天除草;
小麦会得病,智人得帮忙驱虫防病;
小麦会被其他动物吃,智人得帮忙守卫保护;
小麦会渴,智人得大老远挑水为它止渴;
小麦会饿,智人得收集动物粪便,滋养小麦生长的土地
但人类的身体演化并不是为了从事这些活动,我们身体的演化跟不上我们文化的演化,我们更适合爬果树、追追羚羊,而不是弯腰捡石块。人类出现了大量疾病,比如椎间盘突出、关节炎;以谷物为主的饮食,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不足,难以消化,对牙齿不好;之前的采集者有几十种食物可以吃,小麦大米就一种,遇到缺水、蝗灾,人类就会饿死;之前采集者如果遇到强的对手,可以撤退搬家,但农民如果被别人侵占了土地,就几乎注定死路一条,必须死守,拼个你死我活。所以,到底是智人驯化小麦,还是小麦驯化智人。农业革命真正的本质:让更多的人以更糟糕的状况活下去。
3、为什么智人会选择种植小麦呢?
农业革命对于一般个体来讲,弊大于利,但对于整个物种来说,影响十分深远。
种植小麦,每单位土地就能提供更多食物,于是智人的数量也呈指数型增长。——衡量某种物种的演化成功与否,评价标准就在于世界上其DNA拷贝数的多少。
但是对于一个公元前5000年饱受疾病困扰、快要饿死的人,他不会和你说,我知道七千年以后,人类会吃喝不愁,在有空调的屋里刷微博微信朋友圈,所以我现在要开始种小麦,开始农业时代的生活。
那么为什么人类选择了农业呢?
农业的兴起并非一夜之间,而是历时千年万年的缓慢过程。
大约18000年前,最后一个冰河时代结束,全球气候变暖,气温上升,将于增多,在中东,这种新气候非常适合小麦生长,这些作物变多,人类食用小麦的用量开始增加,小麦生长好的地方,猎物和其他食物也比较多,所以,人类可能放弃四处流浪的生活方式,而在某一个地方住上一段时间。一开始,他们可能只需要4个星期来收获小麦,后来5、6、7个礼拜,时间越来越长,继而形成永久性的村落。
公元前9500年,纳图芬人除了采集和研磨谷物外,还留下一部分野生谷物,作为下一集季节播种,也发现如果播种的时候把种子深埋到地下,而不是随便撒在外面,效果会好很多,后来又开始犁地,后来开始除草、防虫、浇水、施肥,越来越用心种谷物,采集和狩猎的时间被挤压。采集者逐渐变成了农民。
种麦子这个看似划算的选择,变成了越来越沉重的负担,人们得忙的满头大汗才能有吃的。
没有人发现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每一代人都只是继续着上一代生活的方式,在这里修一点,那里改一点。但矛盾的是,一连串为了让生活更轻松的“进步”,最后却像是在这些农民的身上加了一道又一道沉重的枷锁。为什么人类会犯下如此致命的误判?因为我们无法真正了解各种决定最后的结果。
讲到历史发展,科学家常常会归咎于某些冰冷的经济和人口因素,毕竟这个他们理性、数学的思考方法比较合拍。但讲到现代历史时,因为有大量的书面证据,所以学者不得不得考虑非物质因素,例如意识形态和文化。于是,我们提供另一种农业发展的可能性,我们远古的祖先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了让生活轻松点。
土耳其东部的哥贝克力石阵,雄伟的石柱结构,每根石柱重达7吨、高5米,就好像英国的巨石阵一样,但英国的巨石阵,建于公元前2500年,是由一个相当发达的农业社会所建造的。而哥贝克力石阵建造于公元前9500年,由狩猎采集者建造而成,他们为什么要建这个东西呢?又不能避雨,我们只能推论这是为了某种神秘的文化目的,而在这个哥贝克力石阵的30km远的喀拉卡达山脉,基因学家们还发现了至少有一种驯化的小麦就起源于这里。
结合着两点,莫名其妙的石阵和被驯化的小麦,我们可以提出另外一个理论是,养活建造和使用这些巨型结构的人,需要大量的食物,所以采集者之所以从采集野生小麦转而自行种植小麦,可能并不是为了增加日常食物供应,而是为了支持某种神庙建筑的运作。通常是人是先建立起村落,接着等到村落繁荣之后,再在村落中心盖起信仰中心,但哥贝力克石阵显示,很有可能其实是先建立起信仰中心,再围绕它形成村子。
这就是这本书告诉我们的农业兴起的两种理论。
4、那么农业革命之后,我们人类又干了点啥呢?
1. 定居
2. 规划未来:
采集者不会花太多时间思考下周或者下个月的事情,但农民必须,因为农业有着巨大的不确定性,旱灾、水灾、瘟疫,那片云能来场及时雨吗?再不下雨就快干死了,雨太大又怎么办?会把秧苗冲走打坏,住在大河旁边的农民,既盼望着河流能给他们带来上游肥沃的土地,又害怕水淹了辛苦耕作的田地。
3. 秩序:
九成以上的农民,没有秩序,不建立大家都相信的虚构的故事怎么统治他们?不管是《汉谟拉比法典》还是《独立宣言》,都构建了想象中的秩序,让所有人遵守。
4. 文字:
这本书说了无数遍了,智人的社会秩序都存在于想象中,维持秩序所需要的关键信息无法单纯通过DNA复制就传给后代,需要通过各种努力,才能维持我们的法律、习俗、程序、礼仪。(不像狗,小狗滚在一起玩耍、咬来咬去,是深植于它们基因里的设计)——教育
5. 阶级:
规范了数百万人的关系
5、人类的融合统一
总体来看,文明合久必分是一时,分久必合是大趋势
三种秩序:经济上的货币秩序、政治上的帝国秩序、宗教上的全球性宗教。金钱是有史以来最普遍也最有效的互信系统,万物可换,万众相信;帝国:现在是全球帝国。
宗教:信点什么
有些宗教信仰神,泛神—》多神—》一神(信徒狂热)
有些宗教比如佛教、道教、儒教没有信仰申,佛教就信仰了自然法则。
那如果崇拜对象变成人呢?
6、人文主义宗教
上帝已死,但社会并未崩溃。为无意义的世界创造意义。
人文主义的基本信念,就是认为智人是独特的、神圣的,从本质上就与其他所有现代动物有所不同,智人的独特性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
人文主义也分为三种类型:
自由人文主义:尽可能为个人争取更多自由
社会人文主义:让所有人都能平等
演化人文主义:纳粹,保护人类,避免退化,并鼓励进化。现在虽然已经没有人要淘汰劣等种族这类的话,但许多人正思考着如何利用更先进的人类生物学知识来创造完美的人类。
我们的自由政治和司法系统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个神圣、无法分割、无法改变的内在本质,这点让世界有了意义,也是一切道德和政治正当性的来源。但这个概念的前身,正是传统的基督教信念:相信每个个体体内都有一个自由而不朽的灵魂。但是,在过去的五百年间,又一场革命在逐步瓦解、破坏这个信念,这就是我们正在经历的科技革命。
三、科技革命
1、科技革命过去都干了点啥呢
克服饥荒、消除瘟疫、避免战争
但是这些都是出于人类的维持基本生活需求,未来我们会干什么呢?
1. 消除死亡:永生的出现将导致人和人之间根本的不平等
2. 幸福快乐:利用生物、化学手段,提供无止境的快乐
3. 人成为神:碳基变硅基,无机生命代替有机生命,智人消失,人类退出历史舞台
由于这些计划的目的都在于超越,最后就可能创造出新的超人类阶级,一类是绝大多数无用的普通人,另一类是一小部分经过升级的超人类,又或者各种事情的决定权已经完全从人类手中转移到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但这两种情况下,自由主义都将崩溃。什么样的新宗教和意识形态,能够填补这样的缺口,并且指导我们如神一般的后代。
2、科技人文主义
依然认为人类是造物的巅峰之作,人的意志是最宝贵的东西,我们可以利用人类的心智,来对抗无意识的算法,去做机器做不了那些东西。
但是,人的意志是可以控制的啊,一旦能够控制意志,最宝贵的东西就没了,一切也就坍塌了。
3、数据主义
宇宙是由数据组成的的,任何现象或实体的价值就在于对于数据处理的贡献。
经济的机制就是收集关于欲望和能力的数据,再转化为决策;民主和专制本质上就是两套收集和分析信息的对立机制。
数据系统想要提高效率,有四种方式:
增加处理器数量:人口数量,城市化
增加处理器种类:农民、祭司、医生的产生的信息,种类肯定多过狩猎者之间的内容
增加处理器之间的连接:全球贸易和交流
增加现有连接的流通自由度:互联网
如果我们从数据的角度看待人类发展的历史,那么人类经历过了四个阶段:
认知革命,大量智人能连接为单一数据处理网络;
农业革命,人口大规模增加,人类合作网络增加,处理器数量、类型和连接都在增加
从发明文字和金钱到科学革命,各类链接变得非常密切;
从地理大发现到现在,信息在全球网络里自由流动,且数量和速度越来越快,民主和自由市场之所以胜出,不是因为它们“好”,而是它们改善了全球数据处理系统
那么,对于数据主义来说,信息自由就是最高的善,要连接越来越多的信息,把一些全部连入。
但数据主义将人类等同于数据,这就破坏了人的权威和意义的来源:
人不需要有意义,算法自己会找出意义
只要有更好的算法和数据,人类这种生物算法就会被淘汰
万物互联网自己就有了意义
人类,数据不在乎
最后,作者提出了三个设想:
所有生物都是算法,生命是在进行数据处理
智能正在与意识脱钩
无意识但高度智能的算法,会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
最最后,作者提出了以自由主义为核心价值的人类,依然挣扎着的三个问题:
生物真是只是算法,而生命真是就只是数据处理吗?
智能和意识究竟哪一个更有价值?
等到无意识但高度智能的算法比我们更了解我们,经济、社会、政治和我们的生活,还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我觉得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我们的思维和价值观基础依然是以自由主义架构起来的,我们不愿意面对真实答案,因为真实答案也许很残酷。
我们不愿意自我存在的意义就是生产信息,我们不愿意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让感官、体验、记忆被药物、电波所控制,我们放不下高傲的头颅承认自己造出来的机器终于还是超过了我们。
回到开头那句话,“历史的铁证就是:事后看起来无可避免的事,在当时看来总是毫不明显。”
7万年前的智人,他们不知道自己基因的转变会给这个静寂的山谷带来什么;
7000年前的,饥肠辘辘的播种的农耕者不知道自己放弃采猎,会给这个土黄色的大地带来什么;
但是我们也许可以知道,我们知道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想象未来,我们依然控制着技术,我们可以利用技术,去做点好事。
但也许,有意识的、无意识的、挣扎也好、娱乐至死也好,我们无法阻挡浪潮的袭来。
安慰剂
5000年前,埃及的奴隶难以想象没有法老的生活会是什么;500年前,在虔诚的基督教徒看来,不信上帝的世界肯定就是地狱,但现在,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我们现在的生活和信仰都在发展进步,法老时代的结束以及上帝已死的概念都促进了社会的正向发展。或许,人文主义的崩塌也同样是件好事。人们之所以不愿意改变,是因为害怕未知。但历史唯一不变的事实就是一切都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