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隔行如隔山。”
我言:“隔专业如隔城。”
至今我都很佩服钱钟书写出的《围城》,因为他简直说出了真理。围城无处不在,中文系里的人对汉语言文学累感无爱,而一门心思想进来的人,还以为这里遍地宝贝。
时间去哪儿了?
读高中时,日思夜想何时能有半日之闲,捧上一本心爱的书,静静坐读,可抵十年尘梦。可如今真的读了中文系,可以好好读书了,竟然没有了以前的迫切。面对各种老师开出的必读书单,痛恨不已。并非当下想读,却不得不读,这是在消磨我的热情以及时间。
碗都没有,更别说饭了
先说个真实案例,我的一个朋友——林君,我所在文学社副社长。热情文学,有理想有抱负的好青年,生来最大遗憾就是当年没能考上复旦,“流落至此”读了社会工作专业。今年已经大二,但没能转系成功(转到中文系),也没能考上复旦插班生。此君爱翘自己专业的课去旁听中文系的课,每次聊天时,必黑自己专业。一次有去复旦听讲座的机会,林君坚决不去,放话说:除非我考上复旦,否则我一生不踏入复旦。
我很佩服他的热情,佩服他为理想的执着(相比之下,我就自惭形秽了),但是我还是觉得林君正在失去什么,那是他为了坚守而失去的。中文系也未必像他想的那样美好,而社会工作专业也不必承受那不白之“黑”。考不上复旦,不是热情不够,是分数不够,你的热爱已经这样满溢,不如好好珍藏,使之成为一生的“财富”,而非一生的事业。既然老天没给开门,他还是开了窗,如果连窗都没能爬过去,那就顺其自然吧。因为老天掀开的是房顶,只是他不知道更多选择的自由。
此处有美女
说中文系都是才女、才子,那是扯淡。能保有着对文学、文字的敬畏之心就算不错了。这种让我“反胃”的景象,归根可以说是教育制度的问题,以分数区分人,学生报考一所学校,总是把专业按分数线高低依次填写,而不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排序。除却复旦这样以中文系扬名的,其他高校中文系的学生多半是第二志愿填报,而第一志愿多为英文。
俺们这旮耷才女少,不过这里的美女真的很多,相信总有一款适合你!
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这才有了“流量”不是么?
(笔者为上海某高校中文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