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时力学习日志】
本训练营:5月早起营
今日主题:1-2固定起床时间
学习日期:2020年5月12日
1.[复盘]我在课程中的收获:
1.1 温故
(1)@小蔓猪:通过刷小伙伴们的打卡日志,看到其他人的犒赏,然后反思自己,发现自己较少关注自己和老公的需求,当意识到这种情况之后,开始通过列犒赏清单关注自己的需求,把怦然心动的犒赏当作爱自己的表现,同时也给自己提供行动的动力。有学习、有反思、有实践,真的太棒了~
崔律提醒:犒赏看似都是买买买的行为,但有时不一定是花钱,还可以是花时间,比如犒赏自己周末看一部电影。
【我的思考】①通过崔律的课程,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收获,与自己的经验结合得越好、越多,越能发现自己能应用、能改善的各种点。有人收获了自信,有人收获了副业,有人学会了爱自己……
②在没有跟崔律学习高效睡眠之前,我在一些文章上也看到过睡眠周期的概念,但是为什么我没有想到如何应用这个概念,没有想到“要按睡眠周期的整数倍安排睡眠”呢?看书的时候思考太少,过于追求看书的数量,用看书填满时间,只是低水平的勤奋。当时,也没有学以致用的意识。
So,不管是听课还是刷打卡日志,尽量都要多多联系自己的过往经验,多思考这个跟自己有什么关系以及我该如何应用。
(2)崔律的课程设计
任何一个知识点都包括两部分:当天的新知和次日的温故。要重视课程中出现的温故、新知、小贴士、敲黑板、小剧场等所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其价值。
【我的思考】刚开始跟着崔律学习时,我也会忽视温故环节,听课时总想着别人的收获和实践跟我有什么关系,快快进入正题吧,看到有些人说从温故中受到启发我还很纳闷是怎么做到的。经过这两三年的学习,自己也逐渐发现温故环节,不仅可以让我们回顾昨天的知识点,减少遗忘,能让我们看到优秀的日志、言之有物的日志的样子,能让我们去对标改善自己的日志,还能从小伙伴们的实践中受到启发,促进自己的实践。
1.2 新知·(每天都)固定起床时间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里面却有三个关键点。崔律逐一进行了讲解,并且说明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的好处、不这么做的坏处。
(1)固定(作息)
为什么要固定起床时间呢?这么做的好处是什么呢?
①帮我们养成身体习惯,不这么做会觉得少了点什么;
②让我们更轻松,减少行动的阻力。
(2)起床时间
为什么不是固定入睡时间,而是固定起床时间呢?
①早晨时间比晚上时间的精力更充沛、意志力更强、情绪更饱满,能做更有价值的事情,比如读书、学习、运动。
为什么早晨时间精力更充沛呢?因为早晨起来后刚经过6小时或7.5小时的充电,精力值满额。
②晚饭后的时间不稳定,可能下班时间不确定,可能与朋友聚会。而早晨时间更稳定,一般没有打扰,更好利用。
(3)每天(含休息日)
工作日和休息日是人类赋予的概念,身体不能区分工作日和休息日,每天需要相同的节奏。所以要每天都固定时间起床。
如果周末想睡懒觉或者一周太累想周末补觉怎么办呢?①想一想:想睡懒觉是心理上需要,还是身体需要?②正常起床,吃早饭,然后睡个回笼觉;③正常起床,吃早饭,睡个90分钟的午觉;④多睡1个睡眠周期,晚90分钟起床。
——睡懒觉或补觉最好控制在一个睡眠周期,以免影响晚上的入睡。
如果不在固定时间起床,这么做的坏处是什么?某位博士这样回答:“如果你每天在不同的时间起床,相当于每天都在倒时差。”如果有出国旅游或出差的经历,相信你一定知道倒时差的痛苦吧。那么,你还要每天都倒时差吗?
2.[行动]我日后的起床时间:
5:00起床。
3.[分享]我过去在起床时间点上的亮点:
(1)循序渐进地改变→稳定→改变:在每年制定次年的计划时,都有养成7:00前起床的习惯。刚开始跟崔律学习时,从7:00逐渐10分钟、15分钟迁移,很长一段时间稳定在6:30,然后又提前到6:00,后面到5:30。通过4月早起营的学习及践行,早起营结束后再一次调整起床时间,目前已经提前到5:00。
(2)在设定起床时间时,会考虑早晨要做哪些事情,跟晨间目标相关联。
(3)目前能做到每天(包括休息日)都固定5:00起床,今天是连续第11天5:00起床。
4.[检视]我过去在起床时间点上的不足:
寒暑假没有践行高效睡眠,经常睡到中午。
5.[主动]提出疑问+尝试自答:
【自问】如何在寒暑假也能践行高效睡眠?
【自答】非寒暑假每天都践行高效睡眠,用高标准要求自己,直到养成习惯,不这么做会不舒服。寒暑假回老家前,告诉家人我要固定时间起床、睡整数个睡眠周期,请爸妈监督、提醒;寒暑假在白天给自己充足的娱乐时间,睡前准备闹钟响起后,坚决放下手机,等待次日的娱乐时间的到来。
6.[可选]我想说的话:
昨天和今天都是5:30到6:30期间听课、写日志、打卡,取消了回听的环节。因此在听课时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注意力更集中,同时,若哪里听得不清楚,再次回听哪一部分。这样做感觉还可以,写日志还是挺顺畅的。
是不是我过去回听其实做的一般,没有很好的效果,所以现在回听、不回听感觉差别不大。这个值得好好研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