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该说一说十二因缘了。
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三世两重的因果,十二因缘是与六道轮回相匹配、相呼应、相支持的学说。然这个六道轮回貌似从转世的因果轮回,被理解成为此生此世的心理心态心境的变换。那又如何还能再来支持这三世两重的十二因缘的学说。
话说佛祖老师立志要普渡众生(虽说也无众生让其普渡),所有的佛教学说亦是以此为目的、为中心的。然而佛祖老师所要普渡的众生是指什么?何谓众生?佛祖老师所要普渡的众生当为:"有情"世上所有的有情,包括胎生卵生湿生等等生的所有的有情。而这里的有情,说白了就是动物,更精确一点,有神经系统的动物。
的而佛祖老师要渡众生去的地方是降㐲其心,不管怎么去理解,至少和心有关。而这里的心也非指循环血液的心脏的心,这个心指的是大脑,指的是神经系统。此心乃心理之心。
好了,我们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这个十二因缘,大至方向应该是不错的。再说前面已充分肯定了佛祖老师在心理学上的造诣,而与十二因缘相匹配的六道轮回的理论,不也是和着马斯洛马大师的心理学理论来说明理解的嘛!
1.无明:无始以来,由于一念不觉,不能了知「缘生万法生,缘灭万法灭,一切法是无常无我」的诸法实相,就是无明。无明是与生俱有的,所以称为「无始无明」,是一切烦恼的根本。------这里引用的是源自于一家叫"佛学在线"的网站对十二因缘的解释,后面的十一个缘也是一样。
注意这里比较能看懂的有两个词:与生俱有、一切烦恼的根本。无明,用现代人比较好理解的话来说就是本能。按人类来说,就是人的本能。人之初生,其大脑并非白纸一张,他能哭会叫,知道找吃食,这是大脑中人之本能使然。不用教不必学,与生具来。这是物竞天演的结果,个体和人类生存的需要。以此为因,且看会缘出什么结果来。呵呵,你猜对了,作为一切烦恼的根本,看样子这结果不会太好!
2.行:是造作、行为的意思。由于过去的无明烦恼,而引发身、口、意三业,招感未来果报的力量,就是「行」。
无明缘行,无明为因行为果,因有无明而有行。行是什么,行是行动,是造作、是行为。人之初,大脑所具有的本能,指使着神经系统向外传递神经冲动,使人有所行为动作。于是就有哭啊叫啊伸伸胳膊抬抬腿,撅着小嘴找吃食。
3.识:通指个人精神统一的总体,在这里特别指投胎的业识而言,是依过去惑业的动力,招感异熟报体的阿赖耶识遇缘投胎,以完成现实的生命体。
4.名色:名色是五蕴的异名。名,是受、想、行、识的精神;色,是肉体的物质,二者都是构成有情的要素。因为托胎之初,六根不全,形体未具,无法发挥身心五蕴的功能,所以,用「名色」称之。
到了识和名色这里,就有点和传统的说法有点挨不上了。行缘识,识缘名色,识和名色是一件事物的两个方面,所以这里放在一起说了。从名色的解释还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来,名是受想行识的精神,色是肉体的物质。名是属神经系统,是人这一面的;色就是物质世界。
好了,我们试着来理解一下看。行缘识,识缘名色。识和名色的源头是人之本能冲动引发的行动。而行动的结果是作为个体的人与外界物质形成一个相互的作用。个体的人对外界物质形成的作用名之为"识"。哭叫造成气流振动弄出了不小的响动;饿了小嘴乱动找到了母亲的奶头。而物质世界又反作用于个体的人,谓之"名色"。闻到了母亲的气味,碰到了奶奶的糙手,听到了乱七八糟的声音。
5.六入: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在胎内形体完备之相。
六入:六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可以理解为人类所有的感觉器官。入顾名思意就是进入、入内。结合缘起六入的因是名色。六入我们就可以如此理解:外界对个体的人所做的作用,通过我们的感觉器官进入我们的体内。
6.触:指出胎后,六根与外境接触,而产生的一般认识作用,也就是根、境、识三者和合,而起的单纯知觉作用。
看解释的最后一句:而起的单纯知觉作用。六入缘触,人的感觉器官接受外界各类的刺激,声音的气味的冷热轻重甜酸辣的,最终都要转化为一种信号,汇聚到一个地方,而不是各自为政。这就是触:把六入接受的刺激转化为统一的神经冲动,并传入大脑。
7.受:即领受,是领受外境而感受苦乐等感觉的精神作用。
触缘受,传入大脑的神经冲动在大脑中形成了响的好听的香的臭的冷热轻重甜酸辣的各种的感觉,并留下深浅不等的记忆。在大脑的泥泽中留下一个个大小深浅不等的小小水坑。受:是领受外境而感受苦乐等感觉的精神作用。
至此,十二因缘完成了从过去因到现在果的第一重因果。
这是从大脑出发又反之于大脑的一个轮回,从过去的因,从地球无生物到有生物到人类出现到那个作为个体的人的本能起始,通过由内而外再是由外而内地一个轮回,在自己的大脑中或是改变一点大脑中固有的本能的水坑,或是留下一些新的大小不等的水坑,留下现在的果。而现代人把这叫做记忆。这就是从过去因到现在果的第一重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