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红利期已过”这个事实打击着每一个新媒体工作者,包括壹诧的每个小伙伴。这一期来辩,我们来谈谈如何看待“微信公众号红利期已过”这件事,欢迎你也来与我们一起聊聊。
Kartion
公众号红利期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无人知道。但 2018 年的现在,谁都无法否认微信公众号的红利期已经过去了,甚至很多人认为已经过去很久了。
在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无论你做什么,都很难去撩起观众的 G 点;无论你想什么创意,永远有比你更有创意的人在;如果你想做什么用户福利,比如发红包、转发积赞抽奖、或者去买粉等等,你会发现一不小心就被微信公众号后台控诉你违反规则、涉嫌诱导转,一不小心就给你号一封书面警告,严重的甚至会直接封掉你的账号。
微信公众号依旧有大量的用户、大量的流量。只是用户和流量都献给了大号,也就是那些大V。而剩下的绝大部分的无名V,再努力也无济于事。
是的,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但你有品牌,却不一定可以得到流量。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观众的注意力非常奢侈。
作为一个新媒体小编,我的绝大部分工作都是跟微信公众号挂钩。而且我就是在微信公众号红利期逝去的时候才加入的新媒体后台阵营。我的工作常常是这样的:痛苦地想标题、痛苦地创作内容、痛苦地维护与用户的关系……一切都很痛苦,但也是“痛并快乐着”的痛苦。
新媒体行业对思维挑战的,是超乎想象的。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舆论夸,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舆论骂。永远活在不确定之中,也永远活在新鲜感之中。
Jason
没想到有一天,我也会被人问到这个问题:“作为新媒体行业的一分子,如何看待公众号红利期已过?”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时刻,我也很难受啊,我也很绝望啊!但是,我掐指一算,不对,一定有别的解决方式,因为上天给你关上了一道门,一定也会给你开了一扇窗啊,怎么可能那么容易被击垮了。
那咱就来分析下,公众号是否红利已过。答案是——粗放型的号、噱头类生搬硬套的号和哗众取宠的号确实是红利期过了。
公众号刚出来的时候,基本上大家存在一种新鲜感,精力也被公众号所吸引,五花八门定位的号,大家都会去关注,总有一部分受众得到吸引会去看。
但随着近今年来玩公众号的个人和企业越来越多,基本上是人手一个的标配了,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或卖点,自然就玩不下去,红利当然就没了。
反观一些有质量的号,它们都注重的是自己内容的特色搭建,越玩越6。有专一攻情感的,有专门是脑洞类型的,有专门是悬疑类的,有专门是笑话娱乐类的……
这些公众号,就真的是做出了自己的特色来,粉丝反而越来越多,别的号都不打卡的情况下,就专门看它们这几个号发的。所以对这些号来讲,红利期其实一直都在。
而我们自己呢,我们一直有专注做内容,但其实现在越来越怕的是一个很显然的事实——“酒香也怕巷子深”,所以适当的走出去,多曝光,多玩一些视频类的,多在一些其他跨界的平台曝光,适当的找粉丝活动,这些玩法也是必须的。因为我们要让别人记住,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也只能走出去了。
Yoko
微信公众号红利期已过,这是毋庸置疑的了。
正如雷军说的:在风口上,猪都会飞!像2013年那样,随随便便开个公众号,写点东西或者做点内容,就能轻松得到 10w+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
早在两年前的时候,由于标题党和低俗文的刷屏,用户已经对公众号和朋友圈的新鲜感渐渐淡化,甚至进入了疲劳期和反感期。在这段时间中,用户采取的措施就是拒绝和回避。根据微信官方数据显示,40%-50% 的公众号阅读量主要来自于朋友的分享阅读。所以没有朋友圈的公众号,从 0开始运营新公号,自然是没有一丝丝阅读量,纵使有,也估计是小编的哪个熟人贡献的……
另外,微信红利期已过,实际上这种说法本就反应了微信媒体人们追求利润而不是追求高质量内容的想法。
一开始,大家做个微信公众号,抱着尝试的心态,带着点虔诚。到如今,微信公众号的初衷早已不是内容,而是数字,是 10w+。
而这几年微信公众号的花样也层出不穷:小程序,小游戏,h5……,却还是难以挽回流量。这些花样其实也从另一个方面反应出微信公众号的黔驴技穷。
Kevin
关于 “微信公众号已死”的论题早就已经有太多太多的论述,相信每个人对这样的事实也早就波澜不惊了。事实上如果我们用一个生命曲线来表示微信公众号的话,那么它现在应该正处于逐步下滑的位置,在这个位置陪着微信的,还有诸多伴随着微信公众号而发展起来的内容。
不奇怪,毕竟人总有兴亡盛衰,任何一种有生命的物体都是如此,微信公众号亦不例外。
但是每一种生命的老去都会催生新的生命诞生,而如果微信真的老去之后,我们要用什么内容来取代它原本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位置呢?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答案——
曾经的直播被认为是下一个风口,事实证明它的兴起更多伴随着畸形的发展形态;现如今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内容也是风生水起,只是娱乐性质偏多,沉淀的智慧却少,无疑还需要更全面的发展方向。
因此,在微信公众号真正老去直到衰亡之前,我们还要继续寻找所谓的下一个风口来代替它。
Grace
公众号其实在早年作为新鲜物种的出现会有一段迸发性或者井喷式的增长,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想持续多年一直保持这样的增长是几乎不可能的,所以,不该说红利期已过,应该说它只是随着一定的增长后回归了正常,并开始逐步缓慢发展,很有可能现在已经出现了下滑,我认为这是很正常。
只是过去我们把公众号神化了,甚至是妖魔化了,似乎它是各个企业,自媒体大V的营销神器或是救命稻草,一味的推崇公众号的强大。
标志性事件应该是“PAPI酱”开了一个公众号,每天更新内容为一条不足3分钟的视频内容,就被估值一个亿。多少人羡慕嫉妒这种靠公众号一夜暴富的人啊,多少人曾幻想通过公众号来实现“一个亿”的小目标呀。
可是,这正常吗?这太不正常了。它仅仅是依托微信这一社交软件带来的延伸阅读,其实它就是一个简单的碎片化阅读养成,顺便实现了交易、服务与营销功能。
公众号回归了正常,不再被过度的营销或者受到极大的关注会更有利于内容的发展,而红利的事自然也就会下降。
Jean
这是一个客观现实,也是事物发展的律。一个新生事物,在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看不懂,不屑一顾,只有少数敢于吃螃蟹的人,大胆尝试。因此,能够尝到头啖汤。而当势头起来时,大家都看到这个风口了,就争先恐后地一窝蜂进去,却发现早已红海一片。这时候,要想做出一点影响来,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公众号也是如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能面对红利期已过的事实,无可奈何。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只能调整心态,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敏锐、积极,尽量抓住下一个新生事物。如果不改变心态,下一次,仍然会悲叹机会总与自己无缘。
■ 排版|Kartion,不会拍视频的新媒体人不是好广告狗。
■ 图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