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晤

2017.9.12晚听逻辑英语课,钟叔举例“见字如晤”。我大概知道意思却不知有没有典故或出处。百度后得到一段很美的文字:

“一封信,沉淀了时间,留给多年以后,来自曾经的你;一面墙,带你穿越时光,在古朴的西递写下一张明信片,一封信,寄给未来的你。”
一封信在当时写下,却在很多年以后收到——这种感觉,有多少回味,就有多少诗意。
写信是一种情怀,读信是一种享受。梁实秋就有过这般形容:“家人朋友间聚散匆匆,暌违之后,有所见,有所闻,有所忆,有所感,不愿独秘,愿人分享,则乘兴奋笔,节通情愫。写信者并无所求,受信者但觉情谊翕如,趣味盎然,不禁色起神往。”

此语甚是精妙。譬如你看到一个美景,用文字细细地写下来,寄给朋友。朋友打开你写的信,便似你在他身边讲故事给他听一样。若是换作现代人常用的方式,拍一张照片发给朋友或者发到朋友圈,得一个点赞或者得一句“真好看”,就没多大意思了。

鸿雁传书,信是载体,在信里,装着的思念常常超重。纸短情长,意在言外,写信的人懂,看信的人也懂,这便是见字如晤了。

信,我想到最早收到的大概是小纸条了。同学之间尤其喜欢在课堂上传纸条。我正儿八经写小纸条有过四次,一是为了交友,二是为了表白,三是为了道歉,四是为了感谢。写小纸条的心情有激动,很真诚,有幸福,带酸涩,有内疚,又感动,还有眼泪伴随,四次都在高中,高中的片段占据了我的回忆很久很久。人已远,情思存。

高中时最先开始的信,是给一位笔友。同在一个学校,他是文科的男生,我是理科的女生,我们俩却一直没有见过面。想像过,我们在校园内的任何地方都有可能擦肩而过,却不知道是彼此。

起因是文理科分班时,我们理科班的一个女同学去了文科班,她介绍她的文科班同学和我成为笔友,并为我们俩传递信件。他的字很秀气,干净,书写过上海的灯光,畅想过考上上海的学校,邀我漫步在江边同看他描述过的夜景。近来我去了上海,看了上海的夜景,而我和那位笔友早已断了联系。不能说是遗憾,我们有种默契,没有要过联系方式,信封上没有贴过邮票,也没写过地址,但我还记得青春年华有过一个真诚的邀请,却也知道那是不可能实现的相见。

文字的力量真的很神奇,如此细微的往事,当变成文字呈现在眼前时,仿佛我又经历了一遍,只遗美好全无苦闷的高中时光。

还有很多信的故事可以写,因羡慕别人向朋友索要过信,莫名收到的十一页情书,今年收到快递来的手写信,打开快递,没有邮票没有地址,唯有真诚的问候。突然间不想接着写文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欲语还休,意犹未尽也是自己的小幸福吧。

见字如晤,还有哪些人可以让你写出这个词呢?

I hope this letter finds you well !

见信如晤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首轻音乐w:Letter 关键词:信;真实;读书;海莲•汉芙 忘了在哪里看到或是听到过这本书的名字,那日下午偶于...
    青山过红尘阅读 562评论 2 3
  • 收到一朋友的来信。以最传统的方式,虽说有许多的联系方式。很多人认为没有写信的必要,但假如你真的有那么一次提起笔,就...
    九月衡生阅读 256评论 0 2
  • “千里面目”、“见字如晤”——这两句是古人用来形容书信的。 同学们,你们现在还写信吗?我记得小时候还常能看见邮递员...
    葱花儿老师阅读 2,312评论 1 3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追无涯,殆已。 宋青姒见到白暮成那年,她十三岁。 而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得上...
    其雀阅读 1,440评论 0 0
  • 很多朋友问我,你为什么总用繁体字。 繁体字,在我看来,就同手写的书信的一样,缓慢,古老,奢侈,隐隐中透着记忆的味道...
    旅行祈祷与爱阅读 1,094评论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