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外孙》观影记
今天特别休闲,我独自观看了一部电影《姥姥的外孙》,说实话,看这部电影让我整个人情绪陷入低谷,眼泪伴随整部电影结束,头也晕,心情也很压抑。
这部电影的3个细节令我触动很深。
细节一:姥姥在从寺庙返回的时候,突然说鞋不合适,要换一双鞋,外孙陪她去买鞋时,说,只有亲自到场试了才能找到合适的。
感受:老人与孙儿所处时代不同,对于老人来说,对儿子的爱,可以让她宁愿穿着不合脚的鞋,因为这个鞋是儿子给她买的;在老人的世界里,子女做的哪怕一点点,都是倍感珍惜的,但是对于孙儿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只有舒适合脚才是最重要的,爱更在于日常真心的陪伴。一个人活在世上本已不易,怎样才能让为子女奉献了一辈子的老人可以感受到幸福呢?首先是耐心的时间上的陪伴,这比所有的物质都重要,如一家人陪着老人打一会牌,聊一会儿天,可能是老人最享受的时刻;其次是给予自己力所能及的物质需要,比如老人真正的需要,是衣物上的温暖与舒适,而不再是外观上、形式上的东西。
细节二:姥姥生病到晚期时将房子留给了二儿子,这让原本为了渴望得到房子的老大心情不悦甚至发出老人离开也不愿意再见,外孙连续的追问到底谁排在外婆心中的第一位置后愤然离开,但最后外孙从养老院将姥姥接回家,并劝说大舅进去看外婆的场景。
感受:原本,这一家人都是为了得到回报才去看望老人照顾老人,二儿子去得最少,而且每去一次都是为了找母亲本钱,但是最后却得到了母亲留下的房子。老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二儿子没有这笔钱就活不下去,这或许是作为母亲希望二儿子能活下去做出的无奈选择吧!外孙或许也是为了得到回报,但却在与外婆相处的过程中,不断感触到亲人之间的爱与情,看到亲人之间的利与戏,他在外婆不断地回忆中再次感受到了外婆对自己的爱,他逐渐地将注意力转向了振作,转向了用心地去做事而不是敷衍,这才是对他来说终身受益的财富。这也是他能将自己的银锁送给二舅还债,劝说大舅见外婆的行动根源。他对财物的追求慢慢被爱取代。
细节三:外孙在外婆去世后接到电话,原来是外婆从他读小学时考了第一后,提出存一百万的心愿,外婆却一直坚持并真正为他实现,可最终他却将钱物为外婆选购了最好的墓地。
感受:原本,他以为自己在外婆的心中排位靠后,可最后他才明白外婆对他的爱,从成熟的石榴果为他独属,从那未知的一百万存款为他所有,因此,他最后道出了外婆在他心中排名第一的话语。虽然,外婆当时说要买一好墓地只是为了后人愿意去看她,为后人有个更好的风水,但是此可以看出老人对后人无私的爱;但是外孙原本爱钱却在真正拥有后放弃更是令人感动,这时在亲情面前,一切物质利益不再重要,渗透了亲情的可贵。这一点令人动容。
我想:懂得了亲情与爱的一家人,彼此之间相互扶持,鼓励,未来除了幸福,还有什么不可克服的困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