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的斗士普希金
一个诗人的诗如果不是从他那民族坚实的生活土壤里滋生出来的,他就不能是,也不能被叫作人民的或民族的诗人。--别林斯基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也不要气愤,在愁苦的日子,要心平气和,相信吧,快乐的日子会来临......--普希金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每到一个地方,不管任何城市,把自己扔到大街上,然后用眼睛、用镜头贪婪地攫取街上的风景,获取自己的精神营养。
莫斯科有许多文学艺术界名人的故居,有列夫-托尔斯泰和高尔基的故居。
诗人普希金的故居值得一看,莫斯科有许多地方与普希金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著名的普希金广场上,屹立着普希金的全身铜像
看过普希金的生平,知道他曾在圣彼得堡读过书,为革命被流放过几次。
普希金是我敬仰的诗人,有机会参观普希金故居,是我同他的缘分,青年时代我读过普希金不少优美的抒情诗,受到了他的影响,对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我充满了崇敬,普希金不少优美的抒情诗,我曾倒背如流。
普希金身体健康、结实,精力充沛,外貌也不英俊,个子也不高,身体瘦长匀称,生性活泼,富有表情,面色赤润,一头金黄的鬈发,眼睛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这次能拜谒他的故居对了解这位诗人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四月初在一个飘雪的日子,来到了位于阿尔巴特大街的普希金故居,冒着寒冷瞻仰了大文豪的故居,故居与阿尔巴特大街的普通住宅一样,很一般,是一幢浅蓝色的二层楼,这里没有普希金诗一般的感觉,只有一两本摆在橱窗里的普希金的作品提醒着我们。
故居里经常举办《普希金与莫斯科》的展览,详细介绍普希金在莫斯科的活动,墙上挂着一些画像,陈列着普希金的手稿,叙述着十月党人及反对农奴制的启蒙运动,歌颂自由与进步。
普希金故居内有一个很小的花园,故居前有一个幽静的庭院,参观的人很少,庭院显得很宁静,我在宁静的庭院长椅上遐想,也许普希金就坐在这个长椅上构思出多少不朽的诗篇,诗人的雕像就在我的对面,花园中沉思地伫立着,他在这里生活了12年。
房间太小,普希金的会客厅、书房、起居室、儿童室(他有四个孩子),夫人的会客室和客房,餐室。
房间内不能拍照,书房不大,三面墙上都是图书,桌上是他的手稿,墙上的钟摆就停留在他去世的那一刻。
普希金的父亲有很多藏书,由于家中藏书丰富,因此,结交了很多文学名流,农奴出身的保姆常常给他讲述俄罗斯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使他从小就领略了丰富的俄罗斯语言,并且对民间文学有了浓厚的兴趣,所以他从小就生活在文学氛围中。
普希金的创作极大的丰富了俄语的语法修辞,确立了俄语的语言规范,使俄语的表现力大大增强。他对现代俄语的发展有着无可比拟的巨大贡献。
普希金是个追求真理和自由的斗士,一生坎坷多难而又辉煌壮丽,一生写的诗歌中,有多首是指名道姓的送给他的不同的情人的颂诗;他以自己炽热的爱情和优美的诗歌赞颂和报答她们。
他曾在外交部任闲职,常伙同一些近卫军军官和纨绔子弟碾转沙龙,上酒馆,逛妓院,入赌场,去剧院,游手好闲,寻欢作乐,生活荒淫放荡,谈着社会的变革,抒发自己对新生活的热爱,又卷进了灯红酒绿的上流社会。
他颠覆了早期灌输给我们的印象,这才是鲜活的普希金。
普希金故居对面,矗立着普希金与娜塔丽娅形同携手的青铜雕像,为什么说是形同携手的青铜雕像,秘密就在人们远看俩人的手是紧搭在一起的,走进仔细一看俩人的手实际是分开的,普希金的不幸正是来源于娜塔丽娅的美丽,他婚后的生活被娜塔丽娅的挥霍折腾得一溻糊涂,他在这里欠所有人的债:卖牛奶的,卖面包的,卖酒的,做衣服的,甚至包括他的仆人的,生活的压力使他没有办法集中精力进行诗歌创作。
普希金就是为娜塔莉亚决斗而死,离开人世时只有37岁。
2018年4月11日写于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