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让文明新风不断浸润田间地头、沁入群众的心头,在广袤的农村大地处处可以感受到“党风正、家风淳、村风美”的精神风貌。
引领清正廉洁之风,带动乡村振兴好民风。党风正,民风淳,优良的党风政风引导淳朴的社风民风,党员干部必须要树立一面旗帜,当好先锋模范。有良好的党风政风示范在前,社会民风就会净化淳朴;有作风优良的党员干部行走于社会,人人就会受到感染和影响;同时,作为党员干部,对不良的社会风气不能无动于衷,更不能随波逐流,而是应该守住正气、坚决抵制。这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自觉接受党内和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监督,扬清抑浊;同时,纪检监察机关要严格执纪,坚决查处顶风违纪行为,祛邪扶正。
引领宽厚恭谨之风,培育乡村振兴好乡风。家风淳,乡村美,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重视以家风传承育人兴家。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好的家风引人向上、催人奋进,对团结奋斗精神的形成起着“润物细无声”的滋养作用。“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忠厚传家,乃能长久”“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这些流传下来的家风家训,体现着古人对治家、育人的深刻思考,生动表达了团结奋斗对家庭兴旺的重要作用。奋进新征程,需要传承弘扬团结奋斗的家风,鼓励家庭成员共同奋斗、和谐上进,以千千万万个团结奋斗的家庭为全社会团结奋斗筑牢根基。
引领醇厚朴实之风,树立乡村振兴好村风。村风美,乡村兴,文明的提升非一朝一夕之功,村风的形成更需要文明的氛围。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重视提升农民的道德素质,要大力倡导农村文明新风,建立完善乡村道德体系,使其内化于人们的自觉行动。让村里少了骂街,多了和睦;少了不孝,多了好儿子、好媳妇;少了自私冷漠,多了亲情友爱;少了尔虞我诈的利益争夺,多了邻里互助的古道热肠。美丽乡村不仅要美在物质上,更应该美在精神上,只有“内外兼修”,才能真正让广大农民享受到建设成果,只有村风和谐、民风淳朴,让老百姓感到精神上的富足,美丽乡村建设才会更有“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