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在美剧圈里提起HBO就是品质保证,江湖上也流传“HBO出品,必属精品”这样的话,最被人熟知的应该就是《权力的游戏》了,是由小说《冰与火之歌》改编的,今天这部剧—《我的天才女友》恰巧也是由同名小说改编的。刚一播出两集,在豆瓣就收获了9.4分的高分。
我是原著粉,那不勒斯四部曲已经看完了三部,第四部《消失的孩子》出版时间不长,刚拿到手还在阅读中。作为一个读完书来看剧的人,这部剧无论是从选角还是从场景还原,甚至滤镜和bgm都合格的让人惊喜。选角历时八个月,从9000个小朋友里选择了两位主角,当看到她俩时,我觉得她们就是我心里莉拉和埃莱娜的样子。
令人意外的一点是:虽然这是美国人拍的电视剧,但因为故事发生在意大利,剧里的语言仍然采用了意大利语。意大利导演Costanzo说到这件事时,HBO对他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确保这部剧用那不勒斯方言讲话,他不理解既然观众是看字幕,为什么还要对语言准确性要求这么高,HBO是这样回答的:
“They replied that they wanted the series to be authentic. There, in that moment I understood why HBO is HBO.”
他们希望这部剧给观众的感觉是真实的。“那一刻我明白了HBO之所以成为HBO的原因。”
先来说一下那不勒斯四部曲,2011年至2014年间,埃莱娜·费兰特以每年一本的频率出版《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和《失踪的孩子》这四部情节相关的小说,描述了两个在那不勒斯穷困社区出生的女孩持续半个世纪的友谊。过去五年,几乎所有的欧美读者都在谈论四部曲,全球销量百万册,被翻译成40种语言,作者是个很神秘的人,虽然至今仍未公开性别,但媒体推测“她”为女性,2015年“她”被《金融时报》评为“年度女性”,2016年《时代》周刊将“她”选为“最具影响力的100位艺术家”。
关于作者的性别我不想猜测,因为这件事让我想起美剧《Younger》(年轻一代)里有一个情节类似的故事,所有人都猜测能这么了解女性的一定是位女作者,结果却让人意外。
《我的天才女友》是第一部,讲述了两个女孩莉拉和埃莱娜的少女时代,埃莱娜是一位作家,本书以她的视角和口吻来写,读起来很有沉浸感。莉拉和埃莱娜一起成长于那不勒斯一个破败的社区,从小形影不离,彼此信赖,但都视对方为自己隐秘的镜子,暗暗角力。
莉拉是个公认的坏女孩,任性叛逆却又勇敢,她上课捉弄老师,毫不畏惧地和欺凌自己的男生对质,去找人人惧怕的堂·阿奇勒要回娃娃;但她也是漂亮的,聪明的,自学认字,数学极好,会画画还会写精妙的文章。
埃莱娜也是个聪明又努力的女孩,却生活在莉拉的光辉之下,既羡慕莉拉的学习天赋和超人的决断力,又一直暗暗模仿莉拉,跟随她的脚步。
莉拉读到小学,家人没能让她继续读,便早早嫁人;埃莱娜一路从中学读到大学,成为一个畅销书作家。而她们二人还同时爱上了一个男人,先后和他在一起生活过。读到这里,是不是觉得有点像意大利版的“七月与安生”?
其实不然,这本书显然有着更宏大的格局,故事发生在二战后的意大利,主人公的生活也并不是在结婚后戛然而止,相反这正是一个开始,开始反叛自己的阶层,开始寻找自由的旅程。
埃莱娜通过努力读书直到大学毕业,后又嫁入名门,看似摆脱了那个贫穷落后粗俗不堪的那不勒斯,提升了自己的阶层,但骨子里被贫穷打上的烙印一次次提醒着她:你和他们不同。
作者在书中多次写道埃莱娜在面对与她不同阶层人时的困窘和难堪:
是的,我和莉拉永远都成不了那个在学校外面等尼诺的女孩,我们俩都缺少某种难以描述但至关重要的东西,即使远远看到她,也能从她身上看出来的一种东西,那种气质,要么有,要么没有,靠学习拉丁文或者哲学是不能获得的,甚至卖香肠和鞋子赚钱也没用。
衬衣里面很不得体,衣服下面是贫穷和失礼。
她充满着困窘:“我一直都很害怕,害怕说错话,害怕语调太高,害怕衣服穿着不得体,害怕表现得猥琐,害怕自己没有真正的思想。”
她安慰自己:“尽管我是一个女孩子,尽管我出身贫贱,到现在我还保留着之前的习气,但在我二十三岁的时候,我争取到了出版一本书的权利,我的一切都无可厚非。”
但当她再一次置身体面的阶层时,“那个戴着厚镜片眼镜的先生,让我觉得羞怯,我又被打回原形,又成了那个来自于贫民区的小女人,那个门房的女儿,操着一口的南方腔,很惊异自己能走到这一步,在那儿扮演一个年轻、有文化的女作家的形象。”
书里反复强调着【庶民】:“我们就是庶民,庶民就是争抢食物和酒,就是为了上菜的先后次序、服务好坏而争吵,就是那面肮脏的地板—服务员正在上面走来走去,就是那些越来越粗俗的祝酒词,庶民就是我的母亲...”
埃莱娜说自己的一生是提升社会阶级的低俗斗争,通过读书走出这个破败的城区,而莉拉抗争不过命运,嫁给了自己不爱的人,但是埃莱娜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吗?莉拉又是真正的妥协吗?底层女性长大的莉拉深知,她们需要反抗的不止是摆脱庶民身份,而是反抗一种更残酷的命运—莉拉参加了罢工和工人运动...
因为作者是以埃莱娜其人来写这部小说,她太真实的在剖析自己,那些难以启齿的隐秘心事都被诚实的记录下来,埃莱娜和莉拉友谊里的嫉妒和疏离都被清晰的刻画出来,真实到让人简直要误以为这是本自传。
我很担心斯特凡诺不让她去,但我又害怕斯特凡诺让她去。我害怕她去的时候穿的很扎眼,就像去找索拉拉兄弟那次一样。我还担心无论她穿上什么衣服,她的美貌都会像星星一样光芒四射,每个人都会被她迷住。我担心她会说方言,会说一些不得体的话,暴露出她只有小学毕业的文化水平。我很担心她假如开始说话,所有人都会为她的聪明感到震惊,加利尼亚老师会被她迷住。我担心老师会觉得她既傲慢又幼稚。我担心老师会发现我不过是莉拉一个黯淡的影子,她不会再关心我,而会专注于她,会想再和她见面,会让她回到学校里继续学习。
太真实了,真实到难以入目。这里的每一个人都真实的让你难以喜欢,每个人都没有金手指,莉拉显然是那个主角,但她毕竟不是普通人,她是“天才”,我在埃莱娜身上能找到更多的共鸣。
埃莱娜有一种很难得的品质—“向好”,很多人往往在第一层“见好”上就被绊住。埃莱娜追随莉拉,是因为她看得到莉拉身上有自己没有的东西,那些聪明、果断、坚决、凶狠,是她想要拥有的,她想在莉拉身边听她讲话,谈论那些思想。包括喜欢尼诺也是如此,“我已经太落后了,尼诺可以帮助我,弥补我所不知道的领域”,“我听他说话,感觉我的头脑被点亮了,就像曾经的莉拉对我的启发一样,他对我说的话能帮助我成长。”和大学的男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她拥有了他的一些习惯,“这些习惯在我身上根深蒂固”,她好像善于吸取别人身上那些优点,并把那变成自己的东西。
埃莱娜也是真诚的,真诚到让人不忍责怪,她说“我已经习惯于讨得所有人的喜欢,别人对我的喜欢,对我来说是一层亮闪闪的盔甲”,她为了讨得别人喜欢努力的看报纸,说着那些自己都不懂的政治言论。她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自我要求和自我约束,并且懂得坚持。
很多人疑惑明明莉拉才是更聪明的那一个,可为什么看起来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的人却是埃莱娜呢?在小时候可能就注定这个结果了,莉拉提出要看海,先要回头的也是她,埃莱娜是想坚持走到海边的人。这一段在她的自述中是这样描写的“你走得越远,就会越自在。而我呢,仅仅穿过大街上那个隧道,我都会感到害怕,你记不记得,有一次我们想去看海,后来下雨了?我们两个是谁想继续向前走,是谁想后退的?我还是你?”
从这个角度看莉拉对于埃莱娜来说,大概是她的指路者,我做不到的,由你来完成。
关于她俩是不是塑料姐妹花这个问题,我觉得不是,第一部里有一段很感动我的对话:
莉拉:“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你都要继续学习。”
埃莱娜:“还有两年,拿到高中毕业证我就学完了。”
“不,永远都学不完,我给你钱,你要一直学下去。”
我很不安的笑了一下,说:“谢谢。到了一定程度,就没学可上了。”
“但你不一样,你是我的天才朋友,你应该比任何人都要厉害,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
原来不止埃莱娜把莉拉当“我的天才女友”,莉拉也一直把埃莱娜当做自己的“天才女友”啊。
最后放一段埃莱娜关于学习的想法:正是因为社会不公正,才使学习对于有人来说是非常艰苦的事(比如说对我),但对其他人是一种消遣;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不管社会公平不公平,人们都必须学习,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儿,非常好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