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我们在适应社会规律的同时,也逐渐学会了隐藏情绪,学会了带上面具。不知为什么,我们反而觉得这是一种保护,具有一种安全感,为了不让内心受伤的小孩展露在外界,所以把内心那一块柔软的地方,强制性的隐藏起来。以至于时间久了,自己也忘记和忽视了那一角落中,真正内心深处的感受和声音。
所以在情感表达上,我们的能力反而在逐渐的下降。我们逐渐用理性的隐忍和顾全大局,放弃了自我表达和发泄。而被压抑的情绪越攒越多,最终习惯性地将应对事物中积攒的经验,逐渐代替了真正的情绪。而被压抑的内心也使得我们逐渐的丢失自我,从而也很难再找回自己,了解自己,激发自己的潜能。
这时我们便陷入了一个怪圈,好像不知道该和这个世界怎样相处了。过于直白袒露自己的内心,换来的反而是更大程度上的伤害。而封闭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又像是戴上了虚伪的面具,抹杀了个性的自我。如何平衡这一局面,成了我们要面对的难题。
就举我个人的例子来说吧,以前的我受到了原生家庭的影响,凡事先考虑他人的感受。以别人的感受作为衡量自我感受的标准,逐渐的,我感受不到内心真正的感受了。而这一原因来自于原生家庭中父母的不作为,和忽略孩子的感受而导致的。在家庭中孩子反而充当了父母的角色,将其本末倒置,导致孩子也觉得自己的感受也不是最重要的,慢慢的丧失了寻找自我的欲望。
同时自己对万物的感受也在慢慢变淡,所以在情感方面,我是缺失的。而在长期的放弃自我的感受下,我是很难对自己的感受有个界定和判断的。而且在平时与人的交往中,我也发现了自己有意在习惯性的压抑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后知后觉才觉得,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因为当你今后再去寻找自我时,原生家庭的长期影响的后劲尤在,使其抛开一切因素是很难的,但我依然在尝试与其抗衡。
但在现在,我们应该得有被讨厌的勇气。相对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想被别人认可,接纳,喜欢,而在现实中我们不可能被所有人都喜欢。相反,很多人会不断的对我们挑刺,而且还每每提出所谓的建议,打着为我们好,拯救了我们与水火的心情来满足他们的优越感。
因为我们怕不合群,怕被讨厌,所以我们尽力的改变自己,从而适应他人。我认为这样的妥协,反而无利于自己。适当的建议可以考虑,可每每他人的建议都听取,做无谓的妥协,是非常没有必要的。因为这在变相的抹杀你的个性,忽略自身的感受,在慢慢的放弃做自我。
所以我们得有被讨厌的勇气,勇于做自己。而且没有人是天生完美的,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那既然如此的话,何不让自己开心点,毕竟当你做自己时,吸引来的一定是同频的人。你要相信,愿意和你交往的人,一定是被原本的那个自己所吸引来的。
只要有了这一觉悟,那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我们便轻松的多。在做自己的同时,也能发现更多的潜能,从个性出发,寻找自己的闪光点。毕竟就算再平凡,这个世界上也只此只有一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