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若谈及喜欢重庆的原因,仔细想来,似乎说不出个所以然。
也许是涵哥。作为重庆女婿的他不管是任何场合都不会吝啬对重庆的喜爱与赞美。而我作为铁杆粉丝,《天天向上》每期必看,不知不觉心里就埋下了种子。
也许是重庆小面。时隔五年,福州橘园洲广场那家重庆小面仍然是我的梦想。那时,一碗小面十五六块有点奢侈,毕竟YL公司的餐费只有几块。后面吃了好多好多小面,依旧没有橘园洲那家好吃。执念在此,也就萌生了去重庆吃小面的念头,尝尝正宗的重庆小面。
也许是Karry。关于追星,我喜欢的解释是“吸引力法则”。在小群聊里,放肆地八卦、呐喊、尖叫、愤怒……我们仨享受着不一样的感动与成长。虽然是佛性粉丝,不花钱、不打榜、不吵架、不控评、不反黑,但也想去“巴适得板”下,近距离感受下!
也许是网红城市。无论是电影取景地还是轻轨穿墙,加上独特地形,一个不小心重庆就成为当之无愧的网红城市。看到身边人趋之若鹜,心里也开始痒了。
不管是何种原因,重庆我来了。
从动心到启程,前后花了近一个月时间。三个女生,从开始讨论往返时间、预订下榻民宿再到频刷飞机票、制定“四天三夜”的游玩攻略,好不容易,三个臭皮匠终于把自由行的吃穿住行基本安排好。
第一天——较场口 长江索道 南山一棵树
较场口:
第二次坐飞机还是比较激动兴奋,在云层之上看到的蓝天和白云,太美了,除了感叹它的美,已经找不到别的词汇表明所见所感。本想着用手机尽情拍拍拍,可摄像头只能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只能多看几眼。
第一次知道轻轨与地铁的区别,私自比喻为中巴车与豪华大巴。提前预订的民宿在渝中区较场口站,从江北机场T3航站到较场口,轻轨10号线—6号线—地铁1号线,而1号线较场口的出口像是迷宫,兜兜转转感觉走了好几层楼。
出发那会,厦门还飘着毛毛雨,义无反顾选择毛衣,刚下飞机立马就感受到了重庆的热情。在轻轨里,周边人穿的是短袖,那会的穿着显得好突兀。
表扬下民宿【玖萬的Blue屋】,很温馨。房间设备应有尽有,有种在重庆有家的感觉。
长江索道:
号外号外,重庆公交座椅高级哦,全是软座,坐着舒服!
第一个打卡的是长江索道,很喜欢它的宣传语——索·引天下客,道·尽山城美。索道人很多,买好往返票后趁着排队时间在附近压马路。走走停停中还遇上了攻略上的花市豌杂面,豌豆煮得很烂,拌进面条里,面里还有肉沫,再结合红油的辣,整个一个香。可惜重口味,吃完面必须整瓶水。
周六的索道人好多,但还是好幸运地挤在缆车的前方,身处在凌空穿梭的箱子里,透过小窗俯瞰欣赏无敌江景着实震撼。短短几分钟,就从渝中区跨越到南岸区。在南站的出口看穿越在摩天大楼的“空中巴士”,又是一副很重庆的风景。看着索道来回运行了好几趟,咔擦咔擦地拍照,才有点满足离开。
南山一棵树:
惊喜,意外发现南山一棵树就在长江索道的出口附近!直线距离似乎不到两公里,本想着走路,可导航出现蜿蜒曲折路线着实吓到我们。
走路作废,滴滴没应,然后就遇上了“突突车”。上山的路,小车堵成了长龙,万分庆幸选择可以在夹缝中乱窜的“突突车”。
在这里,全程只有一句话,“重庆的夜,真的好美”。对面的渝中区像是发光的宝岛,还有流光溢彩的两江、飞跨的长桥……
皇冠大扶梯:
哦,原来常见的扶梯也能成为景点。
它的官方数据是全长112米,提升高度52.7米,倾斜度为30度。我们是下行,从上往下,转头回看,好似天梯。如果从上往下看,真的会恐高吧。
李子坝站:
重庆被授予“网红城市”的称呼,李子坝的穿楼轻轨可谓是功不可没。
我们选择了公交车,在观景台近距离地感受着轻轨车身是如何从居民楼中间位置呼啸而过。一大群人仰着头等待每一次列车呼啸而过,每当一辆轻轨驶过,尖叫、欢呼、拍照、录抖音,画面感很强。
后面我们还坐了轻轨2号线跟着列车一起穿楼。从外景到内场,轻轨驶过,穿楼而入。这神奇景观,大概只有在重庆才能看到的。
一直在想,这个楼中站是先有楼还是先有轻轨?楼里的居民不受影响吗?开发商和轨道交通是怎么达成和解的?
鹅岭贰厂:
据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上映后,鹅岭的天台和楼顶就红了,紧接着鹅岭贰厂就成了“网红”。
曾经的印刷二厂,注入新文化业态,一个个各有风趣的小店似乎就是为游客而生。不得不说,这里谈不上惊艳,但至少是一个文艺气息地,确实很适合凹照、打卡、拍照。
我们在【象个博物馆】逗留好久,吃吃喝喝,再睡个午觉。吃饱喝足睡好,再加上几张满意的照片,来一趟足够啦。
磁器口:
淅淅沥沥的雨,掺着些凉意,行李箱的厚衣服算是有了用武之地。可是,撑着伞逛磁器口真不方便。
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曾经的老街,现在已经非常热闹的旅游景点,麻花、火锅料……叫卖声连绵不绝。
因为下雨,淅淅沥沥的雨给老街带来了一种独特的气质。撑着伞拾阶而行,佯装是《雨巷》的那个主角。而游人是古镇流动的风景,也许只有人的参与它才是完整。
有机会,想再感受下宁静的古镇。
重庆火锅:
刚到重庆,一下就记住了各大火锅店的宣传语——“我们没鸳鸯锅,微辣是我们最后的底线”。
我们很大胆地点了微辣的老火锅,果然高估了自己吃辣的能力,感觉是“笑着进去,哭着出来”。越吃越辣,辣劲上头后,感觉到头皮发麻,分分钟怀疑人生。说好的微辣呢?
我发誓,下次一定要点鸳鸯锅。错了,应该是不吃重庆火锅了。
原计划是每天一顿火锅,结果吃了一顿就毅然决然放弃了,妥妥地打脸。
四川美术学院(黄桷坪校区):
听闻川美有两个校区,新校区在沙坪坝,而我们去的是老校区。学校大门很颠覆校门想象,一下就感受到了充满震撼的视觉冲击力。
周一,这里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位游客,有点破旧的教学楼让我们怀疑这里是不是被荒废了。随处可见的雕塑,加上刚下课的学生,算是有点人烟气了。
非专业人士欣赏不来那些雕塑和建筑风格,但漫无目的地逛校园,舒服哦。
涂鸦一条街:
这条涂鸦街,着实惊艳和震撼。把艺术融到生活里的黄桷坪涂鸦街,也许就是重庆特有的生活情趣。
看过厦大的芙蓉隧道,还有街道两边的涂鸦墙,原来这些都只是“小打小闹”。这里,楼面、路面到校园、店铺外墙等满满地都是颜色艳丽的涂鸦。走在路上,目之所及皆是涂鸦,像误闯入二次元的世界,满是奇幻的既视感。
我们买了喷漆,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用绿色、金色喷漆涂掉红海,可惜没有买到蓝色喷漆,不然我会更大胆、更疯狂。
交通茶馆:
We are lucky dogs!! 走在涂鸦街,无意间就发现了交通茶馆,哇,哈哈。
交通茶馆真的不太起眼,甚至与周边建筑格格不入。穿过茶馆的门,就像是穿越到另一个世界。老式木架结构,灰黑的砖瓦、斑驳的墙体,采光不太好,很阴暗,四下摆放着老式条凳和方形老木桌,桌上放着八十年代特供的热水瓶,头顶上转着四页的老式风扇。
很多茶客在这边里喝茶、聊天、打牌、下棋,一杯沱茶、一盘瓜子,似乎就是一整天。当然还有和我们一样而来的游客,急忙用相机和手机记录着时光。声音很是嘈杂,但却感觉很安宁惬意。
从老舍的《茶馆》到汪老的《蒲桥集》,茶馆总是一个神秘所在,江湖气十足。我还想去昆明的茶馆“培养正气”!
重庆八中:
这趟旅程很是顺利,攻略上的景点似乎都快划上了句号,于是我们多加了一项——重庆八中。嗯,就是为爱豆而去。
从交通茶馆到重庆八中,我们选择了公交车。兜兜转转、弯弯绕绕,一个多小时,我在车上睡得好香好香。
重庆八中树人中学比想象得小,小到以为它的校门是后门。上课时间,我们只能远远看着操场,遥想着在平行时空里,我们曾在同一地方。
小凯同款的牛肉面,真的好好吃,五颗星,来重庆后吃到的最好吃的重庆小面。
解放碑:
因为离民宿近,于是解放碑靠后了,从第一天行程挪到了第三天。
我们对解放碑不太熟悉,但对时代广场耳熟能详。来到解放碑,真正感受到了重庆的繁荣,不愧为城市名片。
八一好吃街,即使是周一,也是人潮汹涌、香气四溢。第三天,我们似乎对满眼的美食“疲倦”了,似乎所有美食都是一个味。第一次吃“凉糕”,它真的是续命必备,尝到了除了辣之外的味道。
意外撞上了重庆美术馆。在等红绿灯时,身旁出现了一抹艳丽夺目的红,红色钢架意外突出,灯光下显示出满满的空间感,后面才知道这是重庆美术馆。
洪崖洞:
依山而建的洪崖洞,从马路进去,走了好几层楼梯,出来后还是马路。站在马路对面,第一次看到了夜色下洪崖洞的全景,忍不住赞叹,真是奇幻又壮观,跟魔幻世界一样。除了感叹它的美,已经找不到别的词汇,不禁想起了《千与千寻》。
洪崖洞的夜景很赞,就是那个人啊,是真的真的真的好多好多好多,想找个位置拍照很难,拍到一张满意的照片更是难上加难。
洪崖洞总共11层,每一层都有好多好吃好玩的。可惜我们都在看全景,忘记感受下这里的美食。
黔江鸡杂: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还有一二是如意。同理可得,人生如意之事十有八九,那就必然有一二是不如意。前三天非常顺心如意,果不其然,最后一天来了个“不太如意”。
万万没想到,重庆行的最后一天,我们仨为了一个行李箱而奔溃。先是扣不上,扣上又崩开,扣上又崩开,反反复复弄得满身是汗。减轻了重量后,行李箱终于乖乖听话了。
在黔江鸡杂,我们吃上了第一顿米饭。辣子鸡,真的是在一堆辣椒里找鸡肉。心满意足吃完最后一顿,我们就打上滴滴去江北机场啦。
万万没想到,一个背包居然落在了鸡杂店。眼看着去机场的行程过半,鸡杂店电话不通,只能让司机赶紧调头。万幸,最后的最后,背包还在、身份证还在,我们顺利地赶上了登记时间。
最后一程,心真的提到了嗓子眼上。重庆之行,真的让我们心惊肉跳、印象深刻。
山城流光,重庆拓影。不管多么不舍,重庆三人行还是划上句号。
还没坐上返厦的飞机,似乎已经心念着下一次的重庆行。下一次,我要去山城步道走走,虽然“十八梯”已经拆除。下一次,我要去诗城奉节,吟咏“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下一次,我要去长江三峡,看看十元纸币背面的三峡夔门景观……
重庆,我还会再来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