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神秘来信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的孩子接到了两封来信,我们不知道谁来的信,只感觉孩子表现的很神秘,我们想拆开信,又觉得这样做不太好,想去问孩子,她只告诉我们,是同学写的,别的什么也不说。
人是感情动物,不论是成人还是小孩都一样,只不过是方式和深浅不同而已。孩子在学校学习生活中,会认识很多人,会同很多人交往,期间也肯定有关系较好的同学和朋友。孩子的人际关系是孩子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之间的交往在孩子生活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于学校环境的限制,加之孩子们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他们在同学交往的过程中,陷于既想认识更多的朋友,又不知道怎么交往的困境中,特别是异性之间的交往更是让他们左右为难,既想同异性交往,又怕同学有说法,而且也不知道怎么同异性打交道。正是在这种错综复杂的纠葛中,他们采取了一些看起来很可笑,但又是最简单的交往方式,比如:写条子、写信、发电子邮件、QQ聊天等等。这种间接交往方式,既可以避免面对面的尴尬、慌张,又可以缩小知晓范围,提高秘密程度,最终减少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和误解。
一般来说,如果是同校的话,孩子只在这两种情况下使用见解沟通方式:一是解释事件,包括道歉、辩论等,一是异性之间的喜欢情感的表达,包括关心、支持等。
你们的孩子收到来信,不要大惊小怪,其实是很正常的,说明你孩子人缘不错,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么是不是因此就可以不管不问呢?当然不行。
孩子的信件收发如果没有一定规律,而且数量也很少,那么家长就不用操心。当然,数量的多少只是一个表面现象,主要要看孩子在收到信件后的行为举止有什么变化和异样没有,这是最重要的。要观察孩子的变化,可以更多的从侧面进行,比如:同孩子的老师联系联系,看孩子在学校的举动有不异常,多去孩子的房间看看,看孩子的物件摆放有无奇怪,如果能同孩子的朋友交谈,那就能更准确的了解孩子了。
如果家长发现了孩子的变化,在表面上一定要表现的平安无事,以免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压力,也许孩子接到同学的来信,也六神无主,不知道该怎么办,怎么处理和对待。
有的家长沉不住气,一见到孩子的来信,要么拆开看,要么扣留,要么直接质问孩子,这样往往容易把一个很简单的事,搞的很复杂,搞的火药味很浓,甚至发生家长和孩子之间激烈的冲突和战争,引发许多不可预料的后果。拆孩子的信是最不恰当的行为,有违法嫌疑,最容易造成孩子的严重对立。扣留孩子的信件,只是在回避问题的实质,有掩耳盗铃的意思,孩子真正的思想行为不表面掩盖,孩子们会寻找新的渠道来避开家长的视野,隐藏更大的风险。直接质问孩子,极有可能伤害孩子们脆弱的自尊,导致正面对抗,甚至会损害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有的家长比较理性,他们一般的做法是:密切关注孩子对信件的反映,在时间和精力上,投入更多,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同时转移孩子对信件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爱,发挥孩子的特长,积极引导孩子参加有益的户外活动,拓展同孩子交流的话题,有意识的渗透人际交往的问题等。当孩子因为信件,行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习成绩也出现波动,那么家长就要直接面对孩子,通过侧敲旁击显然不能解决问题了,这时候,要在一个恰当的机会里,真诚的把问题提出来,把信件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摆在桌面上,同孩子一起探讨信件中的问题,共同制定解决的办法和措施,要靠真诚和平等让孩子把信件内容真实的表达出来,最好是让孩子把信件拿出来,这也是信件危机好转的迹象。不论信件内容多么严重,作为家长都应心平气和,切忌急噪。
对孩子的尊重才能换来孩子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