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作者:村上春树
日本作家,29岁开始写作。处女作《且听风吟》获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出版的《挪威的森林》日文版销量突破1000万册。2009年出版的《IQ84》被誉为“新千年日本文学的里程碑”。2013年4月出版的《没有色彩的多绮作和他的巡礼之年》面世,7天突破100万册,创日本文学史上最快突破100万册的纪录。写作之余,热衷翻译英语文学,跑步,爵士乐等。
这是一本无论过了多久,还是可以拿起来阅读很多次的书。书中讲述了作为职业小说家的村上春树为什么开始跑步,如何坚持每天跑步,他是怎么做到的,到底有什么东西一直支撑着他每天坚持跑步,持续跑了二十五年,并且还在继续跑下去。把这个习惯坚持下来的二十五年里给他带来了怎样的收获和思考。
他在书中说到:“无论何等微不足道的举动,只要日日坚持,从中总会产生出某些类似客观认知的东西来。”
诚实地书写跑步,某种程度上也就是诚实地书写我这个人。
他为什么选择跑步?
我从一九八二的秋天开始跑步,持续跑了将近二十三年,几乎每天都坚持慢跑,每年至少跑一次全程马拉松—算起来,迄今共跑了二十三次,还在世界各地参加过无数次长短距离的比赛。跑长距离原本与我的性格相符合,只要跑步,我便感到快乐。
不合适团体竞技,不太在乎胜败,长跑是与我的心态完全吻合的体育运动。
跑步对我来说,不单是有益的体育运动,还是有效的隐喻。我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哪怕一丁点,才更为重要。在长跑中,如果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那就是过去的自己。
希望一个人独处的念头始终不变地存于心中,所以一天跑一小时,来确保只属于自己的沉默时间,对我的精神健康来说成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功课。至少在跑步时不需要和任何人交谈,不必听任何人说话,只要眺望周围的风光、凝视自己就行。这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宝贵时刻。
在某种程度上,我也许是主动地追求孤绝。这种孤绝感会不时从瓶中溢出的酸一般,在不知不觉中腐蚀人的心灵,将之熔化。这种危险,我才必须不断地物理性地运动身体,有时甚至穷尽体力,来排除身体内部负荷的孤绝感。说是刻意而为,不如说是凭直觉行事。
刚刚成为职业小说家那会,我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保持身体健康。打算作为小说家度过今后漫长的人生,就必须找到一个既能维持体力,又能将体重保持得恰到好处的方法。
我认为写作长篇小说是一种体力劳动。写作是脑力劳动,写长篇小说无疑是体力劳动。
写小说不是健康的营生这一主张,我基本赞同。写作恐怕都不能说是健康的营生。我以为如果希望把小说作为一种职业持之以恒,我必须打造出一个能与这种危险的毒素对抗的免疫系统。如果想处理不健康的东西人们必须尽量健康。
即使人家说我那样的不是艺术家,我还是要坚持跑步。
关于如何坚持这种习惯:
持之以恒,不乱节奏。这对长期作业来实在志为重要。一旦节奏得以设定,其余的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
刚开始跑步之后,有那么一段时间,我跑不了太长的距离。二十分钟,最多也就三十分钟左右。但坚持跑了一段时间,身体积极地接受了跑步这事儿,与之相应,跑步的距离一点一点增长。速度与距离姑且不问,我先做到坚持每天跑步,尽量不间断。
就这样跑步如同一日三餐、睡眠、家务和工作一样,被编进了生活循环。成了理所当然的习惯,难为情的感觉也变得淡薄了。
制定跑步计划:我跑得相对认真。
每星期跑六十公里,每周跑六天,每天跑十公里。
本来每周七天,每天跑十公里最好。可是有的日子会下雨,有的日子因为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还有觉得身子疲惫实在不想动步的时候,所以预先设定一天“休息日”。
我说起每天都坚持跑步,总有人表示钦佩:“你真是意志坚强啊!”我能够坚持跑步二十年,恐怕还是因为跑步合乎我的性情,至少不觉得那么痛苦。
人生来如此,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怎么也坚持不了。不喜欢的事情终究做不到持之以恒,就算做到了,也对身体不利。跑步是一件美好的事,大家一起来跑步吧,之类的话,我极力不说出口。
今天觉得身体好沉啊,不想跑步啦,应该说经常有类似的日子。作为一个小说家可以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生活,已经是很幸运的事。如果连这么一丁点事也不肯做,可要遭天谴呀。
跑完人生中的第一个四十二公里,过程其实也很艰苦,但是还是坚持了下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为保持好成绩一直要加强练习,不断地练习。
跑过人生中唯一一次超级马拉松100公里。由一开始抗拒、痛苦、无意识到接纳,极其艰难。经过这一次也迎来跑步的倦怠期,“跑者蓝调”。由单一项跑步转向铁人三项比赛。
关于年龄逐渐衰老的无奈:
过了四五十岁,比赛成绩再也提不上去了。考虑到年龄,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不管是谁,都会在人生的某个时刻迎来体能的巅峰。就我而言,在人生四十年代的后半期,跑步者的巅峰到来了。
我不愿承认是年龄的原因。因为在日常生活中,自己还没有躯体衰弱的感觉。然而任凭如何否认它漠视它,数字却在一步又一步地后退。
她们自有其步调,自有其时间性。我则有我的步调,我的时间性。这两者本是相异的事,我与她们相异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任如何努力也无法跑得跟以前一样。我愿意接受这个事实。很难说令人愉快,不过年龄的增长就是这样。我有自己的职责,时间也有它的职责,而且完成得远比我忠实和精确。肉体的衰减这种荣誉守候在前方,我们必须接受并习惯它。
到底怎么了?连我自己也不明就里。也许原来十分单纯,就是上了年纪。
年轻的时候,也许“随便对付对付”就能闯过全程马拉松这一难关,不必跟自己过不去一般拼命练习,单单凭借储存的体力就能跑出蛮不错的成绩。遗憾的是我已经不再年轻了。不支付必需的代价,便只能品尝相应的苦果。
关于自己的性情:
我是那种喜爱独处的性情,每天有一两个小时跟谁都不交谈,独自一人默默地跑步也罢,四五个小时伏案独坐,默默地写文章也罢,我都不觉得难熬,也不感到无聊。
大学毕业后经营一家饮食店,认识到与他人相处的重要性。人无法独自生存下去,这本是理所当然,我却是脚踏实地学到的。
只要身体允许,纵然已是老态龙钟,纵然周围的人频频忠告,“村上君,不要再跑了,已经上了年纪了”,我还是会不以为意地继续跑步。
哪怕成绩大幅下降,我也会朝着跑完全程马拉松这个目标,如同从前一样,继续努力。是啊,不管别人说什么,这是我与生具来的性格。
突然有一天,我出于喜欢开始写小说。又有一天,我出于喜欢开始在马路上跑步。不拘什么,按照喜欢的方式做喜欢的事,我就是这样生活的。纵然受到别人阻止,遭到恶意非难,我都不曾改变。这样一个人,又能向谁索求什么呢?
我仰望天空,看到的只是我的性格。我那个人的,顽固的,缺乏协调性的,每每任性妄为又常常怀疑自己。哪怕遇到了痛苦也想在其中发现可笑之处的性格。我拎着它,我并不是因为喜欢才拎着它。我只是没有别的东西可拎,无奈才一直拎着它。然而,我心中却对它怀有某种依依不舍的情感。
缺点和缺陷,如果一样样去数,势将没完没了。可是优点肯定也有一些。我们只能凭着手头现有的东西去面对世界。
我是一介洞察了自身的局限,却尽力长期保持自己的能力与活力的职业小说家。
关于坚持跑步带给他什么
在迄今为止的人生中养成的诸多习惯里,跑步恐怕是最有益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我觉得由于二十多年从不间断地跑步,我的躯体和精神大致朝着良好的方向得到了强化。
同样是十年,与其稀里糊涂地活,目的明确,生气勃勃地活当然令人更满意。
跑步无疑是大有裨益,在个人局限性中,可以让自己更为有效地燃烧,哪怕只是一丁点,这便是跑步一事的本质,也是活着(对我来说还有写作)一事的隐喻。
正因为痛苦,正因为可以经历痛苦,我们才能从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活着的感觉,至少是发现一部分,才能最终认识到,生存的质量并非成绩、数字、和名次之类固定的东西,而是包含于行为中的流动的东西。
这样低效能的营生是否可以维持下去?我自己也不知道,但我不厌其烦、锲而不舍地坚持到了今日,也很愿意尽力坚持下去。正是长距离赛跑培养和塑造了现在的我,或多或少,或好或坏。只要可能,我今后也会跟类似的东西一起逐渐老去,送走人生吧。
勇敢地面对眼前的难题,全力以赴逐一解决。将意识集中于迈出去的每一步,同时还要以尽可能长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尽可能远地去眺望风景。我毕竟是一个长跑者。
通过跑步结识形形色色的人,也是我的喜悦之一。此外,还有很多人帮助过我,鼓励过我。如果没有你们,我一定不会如此坚持跑步。
假如有我的墓志铭,而且上面的文字可以自由选择,我愿意这么写它:
村上春树
作家(兼跑者)
1949—20XX
他至少跑到了最后
读了好几遍这本书,绞尽脑汁实在写不出一篇好书评。不过读完这本书我收获还是很多,关于村上春树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开始跑步,为什么要选择跑步这项运动,他是如何做到每天坚持跑步从不间断地跑了长达二十五年之久,长期坚持跑步这一习惯又会给他带来了什么。这些疑问都对我触动比较大的,从中让我联想到我要培养一个好习惯的话,是否可以借鉴作者的实践经验呢。
如果你刚好想开始培养一个好习惯并希望一直坚持下去,或者你以前曾经想坚持一个好习惯,却又在中途放弃,不了了之;又或是你一直苦于找不到坚持下去的方法,那么希望以上文字能给你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