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天有人问我是不是消极主义,很明显我不是。消极主义的人情商很高的,他们把世界看透了,做的都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让别人让自己都感觉很舒服。
而我顶多算一个虚妄的悲观主义。
我曾经想要很多,然后发现做不到要不来,那就降低要求,发现还要不来。再想要,身体就不干了,病倒了。
我最近一直在检测心跳。如果晚上睡眠时心跳在60以下,第二天状态就会好点。有时临睡的时候,一动都不敢动,怕心跳超标,像装死,于是第二天醒来就有大难没死的感觉。
二
生病后就没立什么人设,有种自暴自弃的味道,本想着休息好了自己会很强大。睡了几天后觉着自己应该无敌了吧,结果是,我对这个世界感觉很陌生,这个世界也对我感觉陌生。别说立人设了,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人设碎了一地。
以前写过关于人设的文章,倒还是笼统了,要是再加上一个维度分析,就是每一种人设都是有所能有所不能。
请注意,有所不能是坚决不能做,而不是适合而止。
善于拒绝的人,生活的空间都很大,千万别把自己变成活在夹缝中的人。
三
前两天实在无聊,就看毛选,结果看进去,还津津有味。有些书读起来,就像是跟作者聊天,读的是人,反过来一想,还很少读一个人,就像读本书一样。我曾经还想过做这种人,但确实不容易做到:
1、知识有厚度不用说,还得有维度。以前分析过,升维需要天梯,天梯可以是任何单纯美的东西。什么是美,就是逻辑解释不通但极具有启发意义的事物。当我们极尽全力来告诉别人怎么做时,一定是背道而驰。最好是当别人来找自己时,有所需就有所取,这是第一步。
2、一本书,难道被一个人看了之后,就有所损失么?并不是。书的知识还会原封不动的在那,还会启发更多的人。这就特别好地化解了得失心:只要付出的是自己取之不竭的东西,谁还会在意自己的损失呢?最应该做的,是开源,让智慧满溢出来,这是第二步。
3、我从来没有见过一本书主动推荐自己的,它们只是在安静地呆着,这就叫自得。即使没有人翻看,那又怎么样呢?书虽只是一个载体,把这世间知识的一小部分框起来,但这一框,也框出了需要它的人,需要的人多了,自然就传开了。自得就是,看得透自己几斤几两,也安得自己几斤几两,从不大化自己,这是第三步。
这就是起床动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