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公众号,ID:霏凡成长,文责自负。
第三章,作者开始讲解“如何进入当下”,这一章的内容仅看文字,会觉得晦涩难懂。
阅读的过程中,我在书旁写下了许多联想、感悟、生活案例,又跟随写作的脚步,再次反复咀嚼,终于又一次与自己达成和解。
这一章,读至最后,我竟真的感受到“开悟一刻”,那种发自内心、被释放的强烈喜悦。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章:深深地进入当下”。
【01 钟表时间&心理时间】
在面对过去与未来时,有两个不同的时间概念——钟表时间和心理时间。我理解,钟表和心理时间是两种看待过去和未来的方式——
过去:我虽然过去犯了错但积累了经验,此刻若我使用这些经验来避免同样的错误,这里的”过去“就是钟表时间;若我深陷于曾经犯错的“自我批评和懊悔“中,进行自我评价,就陷入了心理时间。
未来:虽然我知道未来的目标,但此刻却全身心的投入当下,感受此刻行动带来的体验,这里的“未来”就是钟表时间;若我过度关注结果,而忽视当下的感受、体验,只盯着目标有没有达成,就陷入了心理时间。
于我,则常常深陷“过去的错误”里无法自拔。有时做错一件事,会在凌晨2点醒来,懊悔怎能犯如此低级的错误,也会在脑海中无数次回到过去——当时如果那样做就好了,又去想怎样在未来进行弥补……这种停不下来、不受控制的自我抨击、深深地自责,一直折磨着我而不自知。
为何我会如此在意过去的错误呢?也许我的潜意识里,有根深蒂固的观点——错误很可怕,人不能犯错。甚至,我的孩子都被我影响,3岁时就会主动关注电梯里的禁止图像,强调“这样做是错的”。在我的脑海中,强烈的对错观念让我一直带着评判——犯错就是罪大恶极,和死亡一样可怕。
书中说:“愧疚、后悔、悲伤、怨恨、痛苦以及所有形式的不宽恕都是由过于关注过去而很少关注当下时刻引起的。”,是呀!我是这般不宽恕自己,从未让自己放松,渴望完美,仿佛不完美就不配被呵护、被疼爱,内心欲壑难填。
在“过去”这里,我一直活在“心理时间”里,我对自己严苛、追求完美,哪怕已经活得十分用力,却仍不忘鞭笞自己,因为人无完人,我永远都有完美状态可以追寻。
我想,我可以放过自己。但大脑是“审判官”,只听脑海里浮现出要求——“不能这样了哦”,可就算再次严苛又怎样呢?难道这样的我就不值得被爱了吗?
不,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我们做了什么,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完全可以任性、自在的活着!
【02 感官全开,发现生命】
作者认为,大部分人经历的生活情景都是处于心理时间中。此时,我们常常受困于对过去的抗拒(过去没有按我们的意愿发生)和对未来的担忧(我们离想要的未来还有很多距离)。那么,如何活在当下呢?作者再次给出了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方法——
”请充分地利用你的感官。定静在原处,环顾四周,但只是看就好,不要去做任何的分析与解释。观察一些光线、形状、颜色、质感等。关注每个东西宁静的临在,关注那个容许所有事物存在的空间。倾听声音,但不要去判断它。聆听声音之下的宁静。触摸一些东西,任何东西,并感觉和认可它们的存在。观察你呼吸的节奏,感觉空气的流入流出,感觉在你体内的生命能量。允许外在和内在所有事物的发生,接受万物的“本然面目”,深深地进入当下。”
你看,就是这样的简单——打开你所有的感官,去感受一切。
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过于关注过去或未来,即当我们被思维控制时,我们的身体是十分紧张的。
前两日凌晨,我一直懊悔曾发生的一件事,又想象未来该如何弥补。其实当下我并没有做任何有利于问题解决的事,却深陷于思维营造的场景中,好像我回到了过去/来到了未来。就这样想象着不知过了多久,我的意识终于提示我:活在当下吧!犹如梦中苏醒般,此时我的肩膀猛地松懈下来,那种轻松感和肩胛被提起的用力感至今记忆深刻。
那一刻的感受给了我十分大的触动——当我被思维控制时,身体是异常紧张而不自知的,而只有回归临在,身体才真正被放过。
【03 本体的喜悦】
想知道自己是否处于当下吗?很简单,问自己:“我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是否让我感觉到喜悦、自在和轻松呢?”如果不是,当下就被心理时间控制了。
作者认为,无法感受到喜悦,不是因为做的事情不喜欢,而是做事的方式——把注意力放在此刻正在做的事情上,而非做这件事将会取得的结果,就会感受到深深进入当下的喜悦、宁静和平和中。
此刻,我正在码字,让这些文字把抽象的思绪变成留住感知的字,是多么美妙的感受呀!不去关注写的好不好,有没有人看,只是此刻顺从心意、写出我心,让结果自然而然的发生吧!未来的成功或失败都无法影响此刻的我,此时我便是圆满的。
当我们的快乐与自我感都来自于沉浸当下,而非事情的结果时,我们便从恐惧中解脱,与小我说再见,遇见本体的喜悦。
【结语与思考】
非常感谢一直坚持读书、写作的自己。这本书读来确实晦涩,尤其是如果不去体验、不去和自己的经历关联,书中的文字就只是“白花花的大道理”,无法真正的治愈。
同样,我也感谢此刻写作的自己。第三章在阅读时是没有太大感触的,但在写作、整理的过程中,通过对“心理时间”的解读,竟看见自己的严苛、过于规则化,并从心底谅解、拥抱那个一直努力、用力的自己,再次达成自我和解。
下一章,我们将进入第四章:思维逃避当下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