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和小伙伴一起吃饭,他跟我讲,我觉得你好像每天都很忙,那你是如何去安排你的时间的?今天好想在这里记一笔:
班车上开启一天的学习时光
从早上出门坐上班车那一刻开始,便是属于我自己的时间。我会选择利用上班班车上的时间听书或者听线上的课程。考虑到对眼睛的伤害,所以没有办法读书,听书也有不同的选择,我曾选择用微信听书,喜马拉雅听书等方式,但最后尝试下来看,会觉得喜马拉雅上的一些付费的精品栏目会更有价值。比如“大咖读书会”这个精品节目里,利用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就能获取到一本书中最精华的部分,这一部分,比如“你的灯亮着吗?”“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还有关于“整理类”“时间和精力管理类”的书,都可以用这种听书的方式。付并不是很多的费用,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到更多需要的只是。时间总比这点钱要贵重许多。当然,这也跟我目前的现状有关系,以前精力比较多,看书速度很快。现在要兼顾工作和家里,看书速度慢了不少,不过少却不能停,选择这种读书方式更高效。
最近,会选择利用这段时间听一些线上的课程。这部分大多是自己很感兴趣的方向。从“领导的意识进化”到“合弄制”“自由组织”“三重专注力”这几个线上分享的课程学习下来,基本上把最近关注的一些东西系统性的串在了一起,从一些很散的知识点慢慢形成了一个知识体系。这部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一定需要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关注的是什么,然后主动出击,伸出手,手才能连接到更多更远的地方,外联互通,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能为我们创造太多的机会,去拉进这些关注点到身边。但也需要学会做选择,做减法,想明白想要去到的方向,然后专注着往前走。因为这部分基本上只能分配到20%以内的时间,因此专注和目标显得更为重要。
主动清晰把握工作的节奏和重点
休完假回来,工作量迅速猛增,每天事情很多,做不完。于是中间一度选择用《日历笔记本》,每天早上规划一天工作的优先级,下班前去check,却发现,每天早上都计划做太多的事情,每天下班前总有许多还未完成的工作项,每天总有新插入的事情。依然没有解决我的焦虑。那段时间,看到小波在Git Chat上的分享,接着阅读了他推荐的《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然后继续做减法,调整了我的工作策略:
- 代码专家的事情总是拧着的,在我的主导下并没有开展得很好。于是,在半年计划时,主动提出来,在这件事情上,愿意退居二线,请求项目协调其他同事主导,我积极配合。因为短期内,这部分不是我关注的重点,什么都想抓住,什么都做不好。
- 团队的事,明确了BA的工作调整。更聚焦于从源头和出口进行把关。因此,团队的事情上也慢慢的找到了关注的重点,并把它作为我每天工作的核心。
- 每天不再计划太多事项。每天不可避免的会被打断很多次。但每天要完成的事情一定要想办法预留够非碎片化的时间,保证重要事情的进展,学会放手,学会拒绝。
一段时间坚持下来,有些事情放手交给其他小伙伴做,工作反而会开展得更高,而自己的工作也会更聚焦。
下班车上,正念静心,调整状态
正念和静心是自己长期关注且一定会坚持做的事情。因此,购买了奥兰朵老师的线上正念课程。每天下班班车上会坚持冥想20分钟左右,一方面可以减压和调整状态,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和身体有更好的连接,提高能量和觉察力。这一部分今年尝试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却让我收获最大。
睡前思考、总结和整理
这是我一天中最享受的时间,完全属于自己不被任何打扰的一段时间。记录这些文字,可以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总结和提炼。把白天学到的一些东西,工作中的一些事情回顾整理出来变成自己知识体系里的一部分。想要迅速提升个人能力的小伙伴请不要小觑写东西的活动。能写出来的东西一定是经过反复敲打和锤炼的东西,一定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里的内容。每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很忙碌,一天里有一点儿时间真正属于自己,和自己是给自己的一份特别难能可贵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