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们跑不了几步就气喘吁吁:再坚持两步岔气开始肚子疼;终于咬紧牙关,使出洪荒之力跑了500米,肺却感觉已经挂掉了一样的难受……
虽然跑步是很好的健身方式,但是不会跑步中“呼吸”却常常让新手难以坚持。其实,跑步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新手也能轻松跑出足够炫耀的公里数。
那么,跑步中怎么呼吸才正确呢?
首先,能不动嘴就不要动
跑步的呼吸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只用鼻子呼吸,另一种是口鼻一起呼吸。新手要想跑得不那么惨,一定要分清跑步的阶段和速度。
刚开始跑时,或者速度还没有起来时,所需要氧气量小,只用鼻子呼吸就可以。如果在冬季气温较低或顶风跑步,更应用鼻子呼吸,这样进入肺部的气体能被鼻毛和鼻粘膜加湿,避免吸入的尘埃引起咳嗽、气管炎、腹痛(岔气)。
跑步时间较长或速度变快时,鼻子呼吸就难以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要了。此时应张嘴配合呼吸。要注意,是口微微开,舌尖卷起抵住上腭,让空气从牙縫中进出。
呼吸节奏与步伐配合
跑步时,新手们开始呼吸轻松,距离一长或速度稍有变化,呼吸节奏就会越来越乱,最终导致没跑多远,但是肺里已经是快要坚持不住了。其实,呼吸节奏应该与步伐密切配合才行。最简单的,要记住呼吸节奏是每2~3步一呼,每2~3步一吸,并一直保持呼吸均匀和深度一致,呼吸节奏节奏对了,跑步能力立马提升一大截。
深度很关键,只浅不深很难受
新手跑步时不注意呼吸的深度,所以跑的时间稍长点,就会呼吸表浅而急促,加上节奏混乱,就会呼吸
有些人虽然能无意识的深吸气,但是忽视了呼气的深度。正确的是,当跑步时间较长时,只有加大呼气深度,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要。
深度加强了,才可能更多地排出废气,从而使吸气量也能增加,只浅不深,跑步也不会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