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古代书籍,经常会看到“社稷”这个词,我们通常说国家社稷,社稷就是国家。
“社稷”中的“社”有土地,有祭祀,指的就是用作祭祀的土地,即封土,后来逐渐演变成国家。
“社稷”的“稷”指庄稼,“社稷”指国家,反应了我国是以农业为主的历史现状。
传说“后稷”是农业的祖先。
“屮”指刚刚冒芽,长出两片叶子的植物。两个“屮”在一起就是“草”。
“艸”今天写作“草”。《说文解字》里从草头的字有400多个。
“菜”是一个“屮”下一只手爪在树木上采摘。可见,最早的“菜”不是地里种出来的,而是从野外采摘回来的。
两个“屮”是草,三个“屮”也是草,专指用来观赏的草,所以我们说的花卉,不仅指花,还有草。
四个“屮”是“莽”,指草很多的地方,如莽原,草原。
“莫”指太阳掉到草里了,引申为看不见了,没有的,如“莫须有”。之后,“莫”字专用来来表示否定词,所以又有了“暮”字,表示傍晚。
草木没有长出来叫“屯”,有储存,聚集的意思;草木刚长出来叫“屮”;草木冒出地平线,往上长叫“生”。
“之”指从草木往同一个方向长,最初是作动词用的,现在古诗文里还保留有这个用法,如“送孟浩然之广陵”,后来“之”字多用作代词了。
“出”也是指草木往一个方向长,这里特指脚板往外走,就是从里往外的意思。
“各”与“出”相反,“各”最初是拿来的意思,“各”现在也写作“格”,“格物致知”就是把别人的知识装进自己的脑袋里。
文字里藏有很多奥妙,想真正理解并正确运用文字,就得认真学习字形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