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的范围,是你思维的射程。
水平射程,是“通才”认知的范围。垂直向上或向下的射程,是“专才”认知的范围。
现代世界的分工越来越细,在几乎每一个领域,都是专才 —— 你的射击范围有多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射得够不够高。射得高,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你厉害,你更容易单点突破。
2006年,体育界的两个传奇人物,泰格·伍兹和罗杰·费德勒见面了。一个是高尔夫球一个是网球,都是绝顶高手。后来费德勒回忆起这次见面,说那是一个非常难得的经历,因为那是他第一次遇到一个和他一样,对战无不胜,这种感觉如此熟悉的人……但费德勒也注意到,两人的经历很不一样。
泰格·伍兹是绝对的神童,从小就赢了起跑线。伍兹十个月大的时候就非得玩高尔夫球杆,他爸爸不得不专门给他做了一个。两岁,因为会打高尔夫球而上了电视节目。三岁,在青少年组九洞的比赛中打出了48杆的成绩,只比标准杆多11杆。四岁,就专门在球场找成年人打,还能赢他们的钱……泰格·伍兹的丰功伟绩咱们就不多说了。
费德勒不是神童。费德勒从小什么球都玩,只要是球他就喜欢。他妈妈是个业余的网球教练,但是不愿意教他打网球,因为他的击球动作很怪,他妈妈看了受不了。费德勒打网球比赛的时候,他爸爸宁可和旁边的人聊天也不看他。费德勒的父母完全没有把他当天才儿童定向培养,对他的要求只有一条:不作弊就行。
费德勒玩到十一二岁,才决定在足球和网球之间选择网球。教练看他打得好,想让他跳级跟高年级的孩子一组,费德勒拒绝了 —— 理由是我打网球就是为了和朋友们在一起,我们打完球还能聊聊别的,我不能离开朋友……一直到十六岁,费德勒才开始真正的专业网球训练。
结果是他成了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网球运动员,曾经连续237周排名世界第一。费德勒起步比别人晚,但是职业生涯却比一般人都长,37岁了仍然在打球。
你愿意当泰格·伍兹,还是费德勒呢?作为普通人,我们只能梦想成为费德勒吧!
美国还有个统计发现,那些增长最快的创业公司的创始人,他们在创业时候的平均年龄,是45岁。
这些人没赢起跑线。而不赢起跑线给他们带来了至少两方面的优势。
一个是尝试期。对大多数人来说,刻意练习是个一点都不好玩的事情。如果练习内容和练习方法都正确,那剩下的就是比谁能坚持下来 —— 往往是,只有真正热爱这个项目、靠内部驱动的人能坚持下来。有一个尝试期,尽可能多尝试一些东西,等到自己心智成熟了,再主动选择一个方向深入下去,这样的人,才有内部驱动力,才是"真乐之者"。
如果一个转业军人,放着立即就能挣钱的工作不干,非得去学通信设备,他肯定不是为了找工作或者生存需要才这样干,他肯定非常喜欢通信,遇到什么难题,他一定不会轻易放弃。
第二个优势,则是认知上的。尝试过很多项目,做过很多领域的人,他的思维水平肯定会不一样。当他最终确定一个方向时,他的资源,他的经验,他的人脉等等,会促使他在认知上更深刻,更全面,更辩证,更系统。
如果我们把专业的事,比做射箭,有的人开始专注的不是射箭的姿势,动作要领。开始认知射箭的弓,射箭的各种好玩的历史与积淀,把弓养到很大,很强了,才开始学射箭的动作与方法。最后发现,比一开始就刻意练习射箭,可以射得更远,更准!
思维的深度也是一样,如果没有思维的广度来"引弓",终究是很难深挖下去的!
以上来自得到,万维钢精英日课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