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高学历的家长与低学历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什么区别?让我想起几天前看过的一篇热文“寒门再难出贵子”。同样,都是读书与教育有关的话题。
在这个低学历与穷已经成为不可瓜分的环境现状中,我们谈教育。首先,什么是教育?如果上学读书才能算是受教育的话,还是太片面的。读书上学,只是通往受教育成才的其中一条路而已。德国著名的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过: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一个优秀的人,首先得是有独立的人格魅力的人。
01
小山从小是个体弱的孩子,十八个月以后他才能够稳稳的步行。 三周岁的时候,妈妈为了提高他的身体素质,开始锻炼他。头一天晚上不管多晚睡觉,第二天早晨五点半的时候妈妈都会叫他起来。出门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走到离家1.5公里的竹林地,去摘竹子新发的嫩芽芯。
太小的时候,他够不到,只能拿着袋子把妈妈摘下来的竹芯一支一支放进袋子里装好,提在手上。待到采集了一大把后,才一起往回家里走。很多时候走的累了,要求妈妈要抱抱。母亲从来不抱他,却总是对他说:你行的,再坚持一下就到家了,加油哦。
大一点的时候,早上就一路小跑过去,跟着妈妈一起挑合适的摘回来。然后,妈妈开始做饭,他就端个小盆,放二分之一的清水开始清洗竹芯,洗干净了搁在碗中,再递给妈妈煮汤喝。
后来,小山的体格壮硕也养成了早起锻炼的好习惯。
02
在一个乡村结合部的一个广场上,傍晚六点以后,人们陆陆续续的去那里散步,跳广场舞,还有带小朋友去乘凉的等等,好不热闹。暑假的期间,你总能看到一个六岁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在那里摆卖各种各样二手的儿童玩具。都是从亲朋好友那儿要来的,家里孩子已经不玩了,玩腻了不想要的,但外观形态性能完好的小玩意儿。作为回馈,孩子的妈妈会买些水果送给赠送玩具的亲戚。
孩子的小摊货物琳琅满目,价格不一,小件的卖的便宜一点,大件的贵一点儿,但标注好的价格如果顾客不满意也是可以讨价还价的。
每天收好摊以后,小朋友都要把一天所得数清楚并记在本子上,便与统计。再把小钞交给妈妈,然后跟着妈妈一起回家。
短短的两个月,每天三个半小时所卖所得的就是孩子下学期的学费杂务费。
03
小月从小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喜欢唱歌跳舞。但却静不下心来好好读书,认认真真复习。总是班里倒数几名,让老师与家长都很头疼。
有一次,妈妈又语重心长的规劝孩子得静下来,努力读书。小月依然表示,对书本枯燥乏味的知识没有兴趣。
“那你对什么事情有兴趣?”妈妈问道。
“我就喜欢跳舞。”因为这句话,母亲当下决断为她转校学习艺术。
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何其的难,所吃的苦受的罪也是难以想像的。好几次小月都差点坚持不下来,想放弃。但想起上艺校之前母亲对她说:既然这是你的选择,无论多艰难,即使是跪着走,妈妈也希望你走下去。她不能认输,不能放弃。于是,又咬咬牙重新鼓舞自己坚持下去。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想培养出一个优秀孩子,首先得让孩子有个健康的身体,以及良好的品格,才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在正确的道路上。
教育既生活,生活即教育。低学历的父母只要找对方法,因才施教也能教出好孩子。只要孩子有创造力,学习力,行动力,寒门也定能出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