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朋友曾经给我讲过一个她小学时的真实故事,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有一次她去上学,在离学校不远的地方遇到一猥琐中年大叔,大叔引诱她要去一个好玩的地方,结果我这位朋友天生爱谁懒觉,当时眼看就要上课迟到,她礼貌地和那大叔说:“来不及了,我要迟到了,下次再找你玩”。
朋友到校后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当天这位大叔就被抓了,原来这个猥琐大叔是一个猥亵小学生的惯犯,已经做下好几桩案子。就这样,我这位朋友因为爱睡懒觉,不仅侥幸躲过了猥琐大叔的魔爪,而且被校长在全校“通电嘉奖”,夸她有勇有谋,及时报告老师。
这个极惊险但又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到这里本应该完美结束了,但朋友最后的这几句话却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几句话是关于她爸妈的:
事情结束后,正常的家长应该是满心欢喜,至少孩子没事就好。但是,我这位朋友却不断遭到父母的责难,怪她为什么不听父母的话,为什么要和陌生人说话,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去安抚孩子的心灵,而是自己的话为什么会被女儿当成耳旁风。
他们最关注的,不是女儿的遭遇、女儿的心灵感受,而是自己的命令有没有被遵守、自己的权威有没有被冒犯。
相比我这位朋友,最近的新闻“17岁少女被男家教多次性侵”的遭遇实在太悲惨了。女儿被老师性侵一年,做父母的却浑然不知,直到在女儿的一再要求下装了摄像头才最终发现这位男老师的兽行。
看到这则新闻,我真的无比感叹父母与子女沟通的低效甚至缺失。这位女儿多次向父母表达“换老师”的要求,但却被父母以“担心影响成绩”为由否决。在这对父母的眼里,女儿的成绩比女儿心里的真实感受更加重要。他们只想着女儿考高分,至于女儿心里是幸福还是痛苦,并没有太多的在乎。
这和前面提到的我朋友的“父母”,何其相似?!
2.
我对“父母与子女关系”的认识,曾经有过一个重大的转变,这个转变源于胡适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儿子》。
在这篇文章中,胡适先生表达了自己“当爹”的感受,其中有一个观点让我记忆犹新:父母对子女无恩、无功,但是却有过,甚至有罪。
这个是什么意思?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父母对子女是有大恩情的,
“是老子把你生出来,你的生命都是老子给的,没有我哪有你?”
基于这样的逻辑,我们的父母在处理与子女的关系时有一种“天生的傲慢”,这种傲慢最极端的表现就是咱们中国人都很熟悉的那句话:父让子亡子不得不亡。你的命是老子给的,老子让你死你就得死。
但是胡适先生在看待这个问题时,却完全是反过来的,对于儿子,他是这么想的:
我没有经过儿子同意,就自作主张把他生在了我家,而且稀里糊涂给了他一条生命。况且给他这条生命,我也不是出于有意,怎敢在他面前“居功”?
从他出生那一刻起,我就已经亏欠他许多,我没有经他同意,就把他带到这个家庭,这个世界。这个人将来一生的苦乐祸,这个人将来在社会上的功罪,我这个做父亲的都应该负一部分责任。我好好地养他教他尊重他,乃是弥补“自作主张把他带到这个世界”的罪过。
不知道你看明白胡适先生的意思没有,当我看完这段话,忍不住潸然泪下,一个人要保持多大的谦卑,才能说出这样的话。请每一位做父母的静下心来想一想:
你是否做到了胡适先生那样,用一种谦卑的“赎罪心态”,去真正尊重孩子内心的感受。
3.
我一直有这样一个观点:
我们社会中很多职业都有从业资格证,律师有律师从业资格证,教师有教师从业资格证,并且很多岗位需要经过层层严格的考试才能执业,可唯独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职业:父母,却完全不需要什么从业证,甚至完全不需要什么学习培训就可以“走马上任”。
我们真的很需要一张“父母从业资格证”。不明白自己的“岗位职责”,不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是对我们孩子的不负责任,也是对祖国未来的不负责任。所以,每次和女友讨论起“将来要孩子”的问题,我总会忍不住在心里骂自己:连父母证都没有,你也配要孩子?
开一下脑洞,如何要我定“父母证”的申请条件,我会定下这三个问题:
1、你会对你的孩子怀有谦卑之心吗?
我们在自己爽的时候无意间给了他们生命,我们自作主张把他们强行带到这个世界,我们有何脸面说有恩与他?
猪牛这些畜生生了崽都知道自己有义务把他们养大,我们理应知道抚养子女是责无旁贷的义务。并且,我们养他教他,不是为了要“有恩于他”,而只不过是弥补当年“自作主张”的罪过。
2、你会对你的孩子怀有尊重之心吗?
中国父母很多都有这样一个毛病:孩子不是孩子,而是继承自己帮自己实现未竟梦想的工具。自己没考上大学,一定要让孩子考上大学;自己没当成歌手,一定要让孩子变成歌手,这哪里是培养孩子,这分明是在养“另一个自己”,在造一台“梦想实现机器”。
中国父母还有一个非常要不得的心理:既然孩子是我生的,那么我和孩子就是共生的,完全不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所以,帮孩子填志愿,帮孩子找工作,帮孩子找对象,成了中国父母的常态。
甚至,我们生活中还会出现一些细思极恐的现象。还是我那位朋友,据她说,直到她上大学以后,她爸爸进她的卧室仍然不敲门。这倒不是说他爸爸心理变态,而是他觉得都是一家人,没必要讲这些细节。潜台词就是:你是我生的,我看着你长大,你给我讲什么隐私?
我们很多做父母的,心里满是傲慢,尊重这东西,太稀缺。
3、你会怎样教育自己的子女?
给你一个诚恳的建议:身教胜于言传。你自己一年都看不了两本书,凭什么逼着孩子读书?如果你真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家里到处都是书,自己手不释卷,还怕孩子不爱读书?古语常说“书香门第”、“耕读传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举一个可能不恰当的例子,刚认识我女友的时候,她并没有读书的习惯,我一遍一遍劝她读书有多少多少好处,最终也没有什么卵用。后来,我不说了,有空就带她去逛北京的各种书店,不计成本地给她买各种书,更重要的是,我坚持自己读书的习惯并让她看到,最终她养成了非常好的读书习惯,甚至用功之勤比我尤甚。
我始终觉得:“耳濡目染”,有比“耳提面命”更强大的力量。
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能遇到比我们的上一代更合格的父母。最好是,“持证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