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早上6点起床,整理房间、打扫房间、拖地板、擦厨房到现在
坐着看着干净到可以当镜子的地板,
除了感觉累之外,却开始胡思乱想起来,
这事毕竟不是嫁做人妇才学会的,从小到大都在做,
只是近两年都是妹妹在做,反而越发觉得这事难了些。。
三毛在书中写道:“母亲几乎步伐踉跄了,
可手上的重担却不肯放下交给我,
我知道,只要我活着一天,
她便不肯委屈我一秒。”
我的妈妈却是从小让我干活的人:
做饭、洗衣、打扫房间、晒竹叶,还有照顾妹妹都是我最平常的事
为此我爷爷经常说她,女孩子不能做那么多活。
妈妈6岁的时候,村里来一个算命的先生,算命先生会让鸟围着被算命的人飞三圈,然后从签筒连叼一根出来给算命先生看,
这个签就代表着一个人的命运,这鸟神的呀,重来不会叼重根
村里人都排着队算命,
虽然有点戏剧,算命先生却愿意免费给妈妈算一卦,因为外婆没钱付算命费,
那是一只让外婆再苦也要供妈妈上学的签!
说只要让她念了书,这女娃不得了,
但故事也就止于此,妈妈还是没能如愿去上学。
直到妈妈嫁给爸爸之后,国家推行扫盲计划,村里有了“夜校”
妈妈才开始接触文字。
不管做什么事,妈妈都拼尽全力,
白天干活,晚上上夜校,若有考试她都是班上第一名,
这一年夜校学的文字,算是为她去宁波做生意做了铺垫!
少不出为废,老不出为贵
我的爸爸妈妈年轻的时候都是爱往外跑的人,
到现在也是如此,
别人家是老人在家,孩子在外
我们家是孩子在家,老人在外
而且他们还不亦悦乎,舍不得回来!
关于外婆的记忆,就是每到节假日,妈妈都要买一些东西让我带去,
或是猪肝、或是猪心、或是猪肉、或是衣服、或是常用的日用品
有时候她也会抽空念念外婆,要对外公好一点。
我高中的时候,外公和外婆相继去世,
妈妈流着泪对她的闺蜜说:以后我不仅没有爸爸,也没有妈妈喊了。
然后在接下来的日子,一提到外婆,妈妈就会热泪盈眶!
关于爸爸和奶奶,我就记得
奶奶过世的时候,爸爸捧着奶奶的脸,哭着喊:妈妈
那是我第一次见爸爸哭,
第二次见爸爸哭是在爷爷过世的时候。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而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我的妈妈对我来说,亦师亦友!
别人家的妈妈经常偷塞钱的事她从来不会做,
喜欢吃什么,她最多就是回:我教你做,而不是我做给你吃
但她是个客观的人,从来不会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做对比
高中毕业的那个暑假,
他们为了我填志愿的事,都从外地回来了
因为在一起生活太久了
爸爸说我:在家里跟住酒店一样,你看隔壁家老林的女儿,每天上山做家务喂猪收猪屎,
我妈妈马上回:人家老林一年挣多少你挣多少。
这话回的,我们父女都“比不上”人家父女。
村里妇女八卦会,她几乎不参与
从小到大,她用行动教会我,不要和他们做对比,不在背后议论别人,凡事要靠自己。
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小妹在做饭炒菜。
她说了句:你妈就是这样教你的吗?我辛辛苦苦的在准备午饭,你在那走文艺风!
小妹饭菜已做好,我吃饭去了,不然吃最后的要洗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