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是特别用功,儿子各门功课还都不错,唯独英语是个瘸腿儿,平常的考试,也就六七十分的样子——个中缘由,很让我和妻子纠结。
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就给他报了英语班,我至今还记得叫什么“鸿恩狗狗”,现在看来纯属胡闹,当初可是盛况空前——印象中好像有几百个家长和孩子挤在一所小学的礼堂里,听一个不着调的女老师穷白话,只能是大家凑个热闹,百害而无一利。
到了小学阶段,英语班之外,又加上了奥数班,时断时续,像发噫症一样……儿子向来对这类事情兴致不高,妈妈又觉得不上不行,不上就会让儿子输在起跑线上。而我呢,又是不置可否的态度。就这样,反反复复,弄来弄去,似乎儿子对学英语倒了胃口,也产生了畏难情绪,成绩也总是不上不下的。
初中以后,英语成绩越发重要了,我们曾寄希望于他的班主任——这位教了近三十年的英语,又是全校唯一的特级教师,我们不遗余力地想跟她搞好关系,想让她对儿子的英语学习有所帮助。不成想,机关算尽,到头来却是这样的局面。我曾推心置腹地劝导儿子道:“学习语言,无非是多读多记,花些时间,下点功夫,应该没问题呀!”没等我说完,儿子的畏难情绪就上来了,说:“爸,我试过了,我学英语实在是不行。”
其实,儿子的记忆力奇好。他喜欢先秦诸子,能整篇整篇的背诵。但凡古文,他读过两三遍后,自然成诵,而且不管篇幅有多长。他说,有次跟同学打赌,课间一下课就开始背,大抵是《六国论》、《过秦论》之类,到上课铃响还没背完,令小伙伴们无不称奇。如此说来,儿子学不好英语,应该是厌烦和畏难情绪所致,潜意识中抑制了他内在的积极性——这话说起来虽然简单,可改变起来还是挺难的。
寒暑易节,冬去春来。说话间,已是春光乍泄。初三的下学期,中招考试临近,班上的气氛越来越紧张。不管怎么说,我们往下该怎么走?就成了个迫在眉捷的问题——凭儿子的底子,考个重点高中不成问题。问题是高中之后怎么办?还是不写作业、不做教辅吗?果真如此,能否应对高考那样更激烈的竞争?想来想去,觉得眼前一片茫然。
就在这时,儿子出国的事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此前不久,我刚结束了一桩严重亏损的生意,当时经济上十分吃紧。即便如此,我反复权衡,并跟妻子商量,最后还是决定送出去一年试试,首先可以缓解一下目前的僵局。退一步讲,出去一年,即便没事别的收获,让儿子在特定环境里能把英语水平赶上来,花个十几万块钱,也是值得的。
当年四月份,出国上学的事情已经定下来了,按道理儿子后面的两个多月就没什么可干了。可他一如既往,也在按自己的套路做着应考的准备。我问:“中招考试要参加吗?”他回答:“当然参加。我要让他们看看,不学习的学生能考成什么样?”听过儿子的话,我心里说:何必呢?
两个多月后,中招成绩出来,儿子考了598分。这个成绩,超出很多人的预期,令人刮目相看——不得不承认,儿子那一套,看似离谱,其实也自有他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