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没有追剧的概念。电视上播出的国产、港产电视剧,三十、四十集的看完就算,顶多就在播出的期间,热切地关注刊登在《每周广播电视》上的下集预告,以免因为功课的安排,不被允许观看而错过情节的发展。再后来租买碟片,十来集的日剧看得更是轻松无压力,即使是不怎么关注的韩剧,漫长的近百集也有明确的故事尽头。
直到后来,有了互联网,有了美剧,有了一季又一季的概念,习惯了上学模式一样初秋新季开播、初夏季终剧歇,寒暑假一样交替,只是往往不知道最终会走多少年,会否有一个交代清楚的结局。所以也经历了有一阵子,从新剧开始追上没多久,戛然而止的断头式的尴尬,或者去不到一个理想的状态仓促收尾,或者越编越烂的走向不再有耐心看下去。
选择看什么,对什么投入情感,也是一件要讲点运气和缘分,需要赌一赌的事情。因此能追到一部十年以上、没有烂尾、没有被取消、没有因为翻来覆去的播放档期变化而失去观众群、顺顺利利走到让大家都很满意的大结局,真的深感幸运。
有点像看了一套好看的小说,花了一个星期不舍昼夜地读完,酣畅凌厉意犹未尽,就忍不住想要删掉这段阅读的记忆,重来一次。只是追剧到这个境地,却并不想要忘记,只想好好珍藏剧中人带来的笑泪、陪伴走过的时光。人物成长大概是能让一部剧长盛的核心要点,纵使每一集小剧情里离奇的案件、触发的对社会问题的思考种种,也难以超越主人公从硬冷难近,一点点、一点点,变得柔软温暖的过程。似乎是眼睁睁看着一个朋关心的朋友,去向更包容和开放的境界;并且自己也不只是旁观,而是随着一起,被潜移默化了。
会愈发向往剧中理想化的人际,那便是一切关系都可以如亲如友。同事间,专业的照应以外,相互理解关照;家人间,过去的不能挽回,但可以被原谅和补偿;成为爱人之前,需得成为彼此信任的朋友,成为相互依赖的亲人,也许一开始走的路慢些长些,但是往着人生后来的30、40、50年共度终身去的,就要保有耐性、心存希望。
这是这部剧教给我的,很多东西中的一两样。其余太多或喜或悲的细节,都夹杂在最初补前三季的夏夜、每周一天在办公室里边吃饭边看的中午、每次剧歇无聊时回看的咀嚼回味。一直跟人说它的难得,就难得在演职人员私底下关系极佳,和乐而专业的一个剧组,将戏外的和谐带进戏里,自是由内而外的真诚不假。听说另一个同类剧集,就在不久前哑然完结,原因是女主决定不再继续,而她突然的决定,共事的演员竟无人知晓。不由得唏嘘和同情,夹杂着一丝幸灾乐祸的罪恶感。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在全剧终之前的一周,刷着流量看剧组采访,在地铁站里忍不住笑得不行之后,又和主创一样泪水涟涟,如同作别一群共处了好几个学生时代的大班级一样,恋恋不舍。
但其实还是对大结局心存担忧,因为也看过那些把主角写死,或者是六个好朋友打包离开住了十年充满欢笑的居所。过于平常或者过于冲击的安排,都不会令人满意。更不要说那一种醒来惊觉黄粱一梦的可能性,大概会让人推翻所有之前的肯定投入吧?好在,编剧和剧组一如剧集核心的灵魂,最后的最后,一切都恰到好处,有令人心疼的别离,有叫人欣慰的蜕变,有让人捧腹的喜悦,更有使得我们这些追了多年的粉丝们一看一听就不禁莞尔的当年的小细节小设定。那天当然没敢在办公室里观看,睡前躺在床上,哭得哽咽不能自已,但仿佛得到了一个大大的拥抱,满满都是爱。
谢谢你的12年,谢谢遇见你的8年,和以后一直会陪伴着的岁岁年年。My dear BO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