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的冬天比现在要冷得多。屋檐下冰吊子挂的老长。水塘里结着厚厚一层冰。下雪的时候,大雪能把门堵住。三十年前也没有现在这些五花八门的御寒衣物,什么皮草、羽绒服、大衣、羊绒衫、派克服、冲锋衣等等,连毛衣都少。很多孩子棉毛衫外一件褂子,褂子外一件老棉袄,走在野外经常冻得鼻涕直往下流,一路走一路吸鼻子。棉袄也只有两件换洗,一个冬天也难得洗两回。不是那时候的人脏,实在是在没有洗衣机、烘干机、甚至没有脱水桶的年代,要把纯由棉花做成的棉袄弄干确实是个大工程。又厚又重的老棉袄也不能总不洗,特别是小孩子各种状况总是层出不穷。要不说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呢?母亲一般一个月左右会替我们洗一次棉袄,正常情况下都要选在大晴天。
洗棉袄的头一天母亲会做一些准备工作。那天烧饭不用木柴,都用稻草,烧出一大堆草木灰备用。第二天,母亲一大早就会把棉袄洗好,用手拧、脚踩等不同的方法尽量把棉袄弄得干一点,然后把头天准备好的草木灰厚厚地铺在地上,大概比一件棉袄大一点,把棉袄放上去,再在棉袄上堆厚厚一层草木灰。接下来母亲会套上胶鞋,站上去用力踩。草木灰吸饱了水之后会再换一批。直到踩不出什么水为止。这时母亲会下来把棉袄拎起来用力抖干净。抖不干净也没有关系,草木灰是很干净的东西,晒干了抖一抖,就干干净净了。
但是,对一个女性而言,这实在是个力气活啊!天寒地冻、又冷又累的,身为那个时代的女性实在是殊为不易啊!
为那个时代的母亲献上我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