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重新建构,我想到了小时候玩泥巴。用同一块儿泥巴可以塑造成不同的形状,每一个形状的塑造包含了解构到建构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建构到重新建构的过程。
建构主义相信每个人都基于自己的重要信念去建构其主观世界,强调了个人对主观世界信念的影响力。认为人们通过语言的过程建构了个人的真实,而一个人的知识会驱使人们对自己的经历进行建构、创造、支配及赋予意义。有句金句这样说:真实是一种发明,而不是一种发现。我们的顺境与逆境都是我们自己在因缘和合的境界中创造出来的。
在困境中的人们想获得新生,那么就得对现在和未来进行重新建构。重新建构,即使用另一种新的正向语言与观点来重新看待,与全市同一个问题。
重新建构即是咨询师将当事人所描述的事件,重新赋予新的正向意义,或是特别强调与反映其中的某些正向价值与个人目标,而促使当事人看到自己真正看重与在乎之处,进而形成新的解决方法。当然,重新建构的表述,仍需要被当事人所认同,也需要符合心理健康与社会规范。
听个笑话,开心一下——《雨天路滑》。下了出租车,以为手机落车上了,我在雨中一边狂追一边大喊:“师傅等等!师傅等等!”师傅停车了,这时我才发现手机就拿在手上,于是对师傅说:“雨天路滑,您慢点开。”文中的我用“雨天路滑,您慢点开”这句话代替“手机落车上了”这个不存在的事实,避开了尴尬。
在SFBT的咨询中,咨询师用重新建构的语言引导当事人对时间、知觉和行动的进行重新建构,化解眼前困境,建构新的希望。
通常情况下,来访者说的是过去和现在的困境,聚焦的时间是过去与现在而SFBT则聚焦现在与未来。在咨询的动态历程中,当事人在刚开始唔谈时看中的、谈到的内容是太极图中黑的部分,如抱怨问题、缺点、僵局等,看到是无奈和困境;经历SFB T的历程,当事人开始看到白的部分,如目标、资源、优势、力量等,谈到的则是当事人所欲的偏好未来以及需要做什么达到想要的。离开咨询室实践的是重新建构出来的偏好未来的“一小步的行动”。
生活中,用重新建构的眼光收获着希望、尊重、理解、合作等。“屡战屡败”换成“与败屡战”给人鼓舞与力量;“你不想要这,那你想要什么?”收获新的希望;抱着一颗难得的心,“孩子的字写的不太规范,但至少他认真完成了作业”;相信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道理与难处,看到“抱怨背后的正向期待”;当好奇地问孩子:“听起来你并不是不喜欢写作业,也不是不能够写作业,那么你一定有一个重要的理由,才会选择不写作业?”引发更多的合作。
我学焦点将近一年了,虽然我的焦点学的不太好,但是从这一年的学习中,我不确定我的能力和智慧提升了多少但我确定的是,跟着王老师学习,我领悟到了焦点的魅力,感受到王老师的真诚,手把手想让我们把焦点学会,也看到了我们一起学习的老师遇到问题时会换位思考,让自己和自己,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更加和谐,更难得的是这个星期三,我用重新建构建构了一个朋友的梦境,让她从两天的恐惧中解脱了出来,终于安稳的睡个好觉。
重新建构式运用积极的、正向的、有力量的语言和思维形式,哪壶开提哪水壶,让处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困境中我们,重新找到生命的亮光,重新感到新生的力量,重新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生命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