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开始在朋友圈晒早餐,好评如潮
其实早餐一直在做,但是只是最近才晒,也有关注内心,给自己一定的压力,做下去的意思。但是最近的理念改变的比较多。细想起来自己对早餐的认知也有几次升级,是个迭代的过程。
能省则省的年代
这个是在中学之前,早餐一直都吃,但是这时候的早餐以老家的玉米粥,加馒头为主,煮粥的时候会把馒头、饼之类的主食热在上面,称为Teng饽饽,要是有点前一天剩下的炒白菜,一块热一下,蘸着汤吃,也是难得的美味。要是遇到考试之类的,大人会给做点好的,比如烩饼,炒饼加鸡蛋汤,会记好长时间。
吃食堂阶段
高中住宿之后,开始集中在食堂吃,这时候有包子、油条、豆浆之类的,开始有个重要的角色加入进来,就是煮鸡蛋。上大学,吃的都是食堂,早上馒头,鸡蛋,会有些咸萝卜、腌黄瓜之类的。在长春有一道菜,把红肠在蒸馒头的屉里一直蒸,那个味道一直都难忘,再后来也不好做出这个味来。工作之后,在食堂吃的多,早餐花样也比较多,但是没什么指导。
省事吃好阶段
成家后,特别是孩子上学之后,开始注意早餐,但是由于早上时间宝贵,会想一些方法,比如前一天把粥预约,粥里放些大枣和其他豆类;早上用煮蛋器煮鸡蛋,切一些蔬菜丝凉拌,这时候还是在省钱,但是已经很少吃油条之类的了。
管理精力阶段
接受了一个概念,就是我们吃的东西构成我们自己,开始注意饮食的品质。特别是跟专业的小伙伴请教之后,才知道高糖类的食物(精米精面)可能造成精力不济,因为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都容易变成糖,让血糖升高很快。血糖如果上升过快,会导致胰岛素快速地分泌,引发色氨酸进入大脑,色氨酸是合成褪黑激素的重要原料,褪黑素越多,人就会觉得越困。 而且吃得太饱,大量的血液来到消化道,也会让大脑血供下降而觉得疲惫。多种原因的综合,使你觉得困。
所以,为了尽可能减少血糖的波动,我们需要少吃多餐。
在早餐、午餐和晚餐的时候少吃一些主食,多吃一些蔬菜。因为主食容易让血糖快速地上升,但蔬菜不会。
在上午和下午的间隙,你可以补充一些零食,比如坚果、水果、蔬菜沙拉等。
早餐,不要吃得太饱,要吃以高蛋白和高纤维为主的食物。
下图是得到精品课的老师给的一张图。
希望大家重视自己的早餐,吃的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