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同事很焦虑,原因是去年教育局承诺的,小区旁边原定明年开始招生的新学区房,因为地铁施工,学校工期延后到后年秋季才竣工招生,而她女儿明年秋季就要上小学了。于是,全家紧急会议,决定举全家之力,换学区房。所谓的全家之力就是她父母,她和先生,当然全家里的那个无忧无虑的孩子,是不知道她的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为了让她上个好学校,即将要做出怎样的努力。
换房子不是问题,毕竟换个房子,相对比要两手空空去买房要压力小得多。问题的关键是同事几个月前刚刚在郊区买了一套房子,家里所有余款包括父母压箱底的钱都投在那套房子上。如今想要换房,首先得先卖掉自住的这套,然后才有钱去买学区房。无奈现在房市不景气,有价无市,当然这不包括学区房,学区房任何时候都是火爆的,中国不缺乏有钱的,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父母。而她这种目前没有好学区的房子,挂在房产中介,询问者寥寥无几。
看到同事每天为学区房而奔波,我问她:“难道你们小区附近没有学校吗?那你们小区以前和现在的孩子都在哪里上学呢?”同事叹气答:“唉,学校是有啊,但是是拆迁小区的学校,里面的老师和硬件肯定不如其它公立学校好哇。”我安慰她说:“其实学区也不是特别重要吧,我一个亲戚孩子就是在拆迁小区的学校里读的小学,十二张三好学生奖状毕业,今年初中毕业也是以全区第一的成绩提早被最好的高中录取。所以其实还是看孩子吧?”同事看了我一会,不置可否地说:“不是所有孩子都是你亲戚家那孩子啊?”好吧,话说到这里,我只能无言以对了。再说下去,估计人家都会说,合着你家孩子不着急学校,所以你不能体会我的心情吧?
其实,说到现在被炒得火爆得不行的学区。我不由地想起三十多年,我的二哥。三十多年的乡下,当然别说乡下了,当年的城里也是没有学区房这一说法的。那时要想上好的学校,就看孩子的实力,你的成绩。当年的二哥,作为全村多年来第一个考进省重点中学的初中部,简直是山窝里飞出的金凤凰,事隔多年,等我上小学时,那时的数学老师作为二哥当年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不止一次地对我表露失望之色,因为是“你二哥都考上省重点中学,你还不努力?”他这话一半是对他得意弟子的自豪,一半也是对我这个对数学一直不怎么开窍的得意门生妹妹的失望吧。
二哥三年初中毕业,众望所归,他高中也被母校录取。但是,二哥后来跟我们说,他们初中毕业,能考上高中的同学并不多,而能上母校高中的更是寥寥无几。当年二哥读的那所学校,不管是从学校师资配备,软件硬件上,在同类学校相比,不可谓不齐全。但是尽管小学毕业,能在全县小学毕业生中脱颖而出,然而三年后,又有多少孩子或进了普通高中,抑或回乡种地?
而几年前,叔叔的孙子,也以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一路三好生的资格,考进当年二哥的母校,三年后也进入高中部,然而高中毕业时,连三本都没有考上。
曾经有要好的同事,以过来人的感受跟我讲,让我最少也要给即将升小学的女儿换一套在全区排名第二的学校。我明白同事的好心,但是每当我想起亲戚家那个孩子,想起哥哥的学生时代,也想起那个堂侄子,我想学校确实重要,但是孩子的自律好学更重要。而让孩子自律,好学,首先我们的父母做了什么榜样呢?
作为普通的工薪家庭,我想我是不大可能让自己多背负一百多万的债务,仅仅去为孩子换一套传说中的学区房。我想,如果我真有一百万,我可以带孩子去开拓眼界,增长见识,让孩子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也让她知道除了她生活的地方,还有更美,更好的地方等待她去发掘,但是要想了解那些未知的东西,必须要有更好的智慧,更多的学识,固步自封是实现不了的。还可以带着孩子去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比如慈善,义工,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同一片天空下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我们不富裕,但是我们能尽我们最大的能力去帮到别人,这就是我们可以给到的力量。
我曾经看到一篇文章,说国外很多大学录取学生,有一项很重要的评选标准,就是这个学生有多少做义工的经历。而在国内,成绩是唯一标准,至于学生的品性怎样,并不看重。而这而这恰恰是我们最需要的东西。
学区房真的重要吗?我真的不这么认为,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