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杨绛的《洗澡》,听到了第26章。听得我心情澎湃,意犹未尽。心潮澎湃的是姚宓和余先生的爱情。真希望自己就是那个姚宓,被一个知识分子的心那么细腻的爱着,忠实着,又不要是姚宓,因为她太苦了,他们的爱情终归是镜中之花,水中之月。对比姚宓,又觉得自己的灵魂也得到了资产阶级的一次洗澡。洗去我的污秽,投机,算计,保险,一切来自小官僚阶级的现实与利益。
要想进步,每个人都可以不断制造自己内心的三反。把自己放在小说主人翁的位置,观察想象自己会怎么做。面对利益,自己会遏制住自己的贪念吗?面对考验,自己能难保不变节吗?自己的底线在哪儿呢?如姚宓那般宠辱不惊、稳住有主意的立场有吗?那是来自她的家庭,她的爸爸对金钱的看淡,她的妈妈对邻居老太太借钢琴的拒绝,他们看似与世无争,却又是有底线的,那就是自己的气节,这样的气节来自家庭的氤氲。这种说不出来的东西,才是人活着的意义,以及真正能留给后世的东西。
我的丈夫在追逐现实的利益,要见钱,我却不觉得他世俗,因为他是个男人,他要养家。相反,在有钱时他能放下所有,在没钱时他能倾己所有,他的爱一点儿也不世俗。一个不世俗的人做着最世俗的事儿,这叫尘世英雄,这叫浪漫。杨绛先生是她那个时代的尘世英雄,我老公是当今的尘世英雄。一个来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一个来自农民阶层,他们都是我学习和改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