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家,见孩子脸色难看,刚一问眼泪就扑簌的往下掉。甭说,又闹小情绪啦!
赶忙坐下来问了问情况,原来还是昨天那件事。周末去爷爷那儿,数学练习册忘记带回来了,昨天商量的补救措施是,今天上班时妈妈和爷爷衔接一下,下班带回来。偏巧妈妈今天工作特别忙,爷爷也忘了,所以练习册没能按计划拿回家。
我直觉这应该不是重点,因为这件事的情绪昨天已经释放过了。果然,原来她已经亲口答应了数学老师,明天一定把练习册带过来,恰好语文老师刚刚讲完关于诚信的一堂课,这么多复杂的情感,她的小心脏当然承受不住啦!
负面的情绪总是需要一个出口,所以先回家的妈妈就受了委屈,孩子不依不饶的说妈妈没有遵守诺言,没帮她把书拿回来,妈妈坚持说自己的事儿应该自己负责~
这虽是偶发事件,但却不是一件小事。事情出了差错,而且还是自己的原因,却以堂皇的借口迁就到别人身上,如果不及时指出,形成思维惯性,将来就可能变成一个怨天尤人浑身负能量的人!所以,无论如何也得说清楚。
但是,梨花带雨的时候显然不太适合批评,于是,诡计多端的爸爸,只好使出连环招。
第一,解决问题,抓紧联系闪送,今晚务必拿到,解决后顾之忧。
第二,转移话题,先检查作业,在交流中缓和气氛,疏解情绪。
第三,制造希望,提议出去遛弯,迎合她练习共享单车的期待。
第四,一对一交流,在批评提示的同时保留自尊~
离开家门,微风中我们边走边聊。在正式批评之前,先肯定她重视对老师的承诺是一件好事,给她增加一些承受批评的砝码。然后,让她自己分析,忘带练习册的责任在于谁,其实孩子的心里清楚的很,只是嘴上不愿意承认罢了。这时她再次质疑妈妈的行为,于是批评的时机来了。
——问题发生了,责怪妈妈能解决问题么?
(摇头)
——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最先要考虑的,一定是先想办法把问题解决(举闪送的例子)
(点头)
——这件事起因是谁?
——我。
——有这个意识很不错。自己犯的错误,只能自己承担,不管什么理由,都不能责怪和埋怨别人~
——可妈妈明明答应我的,妈妈没守信~
——昨天,在你遇到问题的时候,妈妈积极帮你想办法,首先需要感谢妈妈。但是,妈妈提出的只是解决办法,并不是承诺,所以不涉及守信的问题。只要是你自己的错误,弥补错误的责任就始终在你自己身上,不能因为别人帮助你,反而让别人替你承担责任,否则以后谁还帮你?
(不说话)
——知道回去该怎么办了么?
——知道了。
话宜适可而止,尤其是逆耳的话。随后,我们换了一个话题,说起说话态度差的问题,爸爸主动承认错误,主动揽责,说这事儿怪我没做出好的表率,希望以后一起调整改正。
回到家,孩子第一次情绪平稳而又真诚的跟妈妈道歉(以前都是边哭边说对不起),当然,妈妈也及时给出了正向的情绪反馈,伸出双手抱抱~
这件事我觉得很重要,但不确定她会否永远铭记,征得她的同意后,特意记录于此,连同这两句话:
1.问题已经出现和发生,那么解决问题永远比指责和埋怨更重要、更迫切。
2.己之过,非人之过,切莫及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