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产品分析调研的基本概念
1.1 为什么要做产品调研
产品分析:了解产品的概况,具体功能模块的产品设计逻辑。比如说送礼物,怎么做的送礼物,送礼物模块的设计逻辑,而不是界面好不好看颜色搭配好不好,有没有卡顿,这个其实不要去写。
竞品调研:竞品检测,分析竞品情况。竞争对手上了什么东西,不要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日常交流学习,提升产品感觉。为什么?因为自己一个人做产品调研时很慢的,一周最多两款,一年也就100款左右,然而市面上产品很多的,这个时候我们和同事一起去做产品调研相互交流,这样学习的就多一些,提升自己的产品感觉。
1.2 产品调研的误区
产品调研报告!=行业分析报告。O2O行业状况、外卖行业前途,市场有多大,前景有多大是不对的,回到产品本身,即产品的逻辑,产品的设计方法,产品的流程。
产品调研报告!= 产品体验报告。截图大概讲讲各个页面干嘛是很浅的,对于个人来说可能有用,但是对于分享和交流可用度是比较低的,因为3年以上的产品拿着产品真实体验20几分钟就能知道你写的东西。
产品调研报告 != 写产品报告。为了写一个很牛逼的报告而去做产品调研,这就本末倒置了。产品调研过程比报告重要。
不要用看起来很高深的分析过程来证明自己的结论是靠谱的。不要拿一些对不确认是否靠谱的数据去做基础分析,比如易观、艾瑞克等,也不要依赖各种算法,各种框架。
小注:不要期望通过对竞品的调研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颜色不好看,体验卡顿等去只看到别人不好的地方。
2 产品分析与调研的方法
全过程:调研背景——>明确目的——>选择产品——>体验产品——>还原产品——>分析产品——>结论——>拽写报告——>推广报告
2.1 明确背景和目的
背景 = 为什么要调研? 产品设计过程中需要了解同类产品。说白了可能需要找些同类的产品去模仿,这就是要去了解同类型的产品。
目的 = 希望通过调研得到的结果是什么?表述:通过调研的结论,来制定自己产品的策略(到底-适不适合我的产品做);通过调研,深入了解一个产品的运作模式(决定进入新领域时需要快速的调研)。
忌大而全。越聚焦的调研,价值越大。
忌假大空。行业调研等
栗子:
第一个,对比什么?不明确。第二个,调研的目的是什么?是进入还是了解。第三个,求职的时候会干的,体验报告,意义很差,假大空,因为你跟本对陌陌的使用不是资深用户,而只是用了一两天而已,对于里面的产品经理来说,你能想到的人家也能想到的,因为时间和某些原因人家没有去优化。第四个,不聚焦,大而全,报告结论明确,逻辑合理,表达清晰,3-5页就好。
2.2 选定目标产品
功能点调研:关注主流产品的相关模块。比如我们做一个支付模块(电商支付流程),那我们就调研京东、微店。再比如社交网站注册流程我们就调研陌陌、微信、nice。
完整产品调研:关注一个龙头产品,1-2个新晋热门产品。比如我们要做一个外卖的app那就需要了解外卖的服务流程,我们选择的龙头产品九十美团外卖,新晋热门就是饿了吗、百度外卖。再比如我们要做一个记账类产品,那我们需要调研记账类产品的核心流程,我们就去调研挖财、网易有钱。
小注:确定你做的是单个功能点还是完整的产品从0-1
2.3 深度体验产品
体验产品的过程中,重点关注用户、使用场景、需求。解决什么用户的在什么场景下的什么需求。
明确第一点之后,尽可能找到相应的用户做简单的访谈,比如在微博上找,为什么用这个东西,什么场景下用,解决了什么问题。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产品实现的逻辑
重点:用户是谁,使用场景,满足需求。
2.4 还原产品
解剖然后还原,我做应该怎么做?
重点关注解决用户需求的过程。
还原产品,最重要关注的是流程,而非界面。界面好不好看,卡顿等现象都是次要的,不说也罢。
重点:核心流程,核心页面,产品结构
2.5 分析产品
从产品的视角来分析,用数据说话,而不是凭自己的感觉。自己用着虽然不好不代表人家的数据不漂亮。
重点关注产品表现,而非界面。
不要做看似专业且复杂的分析,通常用户流程中的使用过程,数据已经表现出来了。
重点:关键数据。产品表现,数据猜测
2.6 产品迭代、运营分析
现在很重要,但发展过程更重要。
从产品的迭代过程中可以发现别人踩过的坑。
从运营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产品的表现和重要程度。运营过程中踩过的坑。
2.7 横向比较同类产品
与同类产品相比分别处于什么位置?排名等信息
找到产品之间的核心差异点。
总结分析同类产品的优缺点。
重点:竞争格局,核心差异,总结分析
2.8 撰写调研报告
清晰明确的结论。结论要和背景和目的相呼应。
逻辑清晰的表达调研过程和结论之间的关联。通过过程中用的哪些方式得出什么什么结论。
抓重点,说正事,不要很长,1-3条,不超过5条。
不带个人色彩,以中立的角度来描述。不要说我认为,我觉得,不要逗比,要严谨。
可读性强,照顾读者。太长太乱不好。
2.9 推广报告
第三方平台表达出来,写出来。
小注:如果你不能从流程上去了解一个产品的设计,你就只能提界面的改进这种不痛不痒的内容。
3 产品调研分析实战
已经明确要做一个基于产品深度讨论的社区“酷产品”,现在要调研竞品的情况,你作为负责这个项目的产品经理,接手这个任务。你打算怎么开始做这个产品调研???
3.1 明确调研的目的和背景
调研同类产品的核心功能与现状,为“酷产品”的第一版需求做功能优先级排序
调研同类产品的运营思路,为积累种子用户,产品的早期推广做准备。
3.2 选择产品
Product Hunt(PH)是每天发布一个最新的优秀产品的表单,并展示这些产品的相关信息,PH每天每个分类都会给出一个推荐产品的列表,可以按时间查看过往列表。PH的核心卖点是推荐产品的高质量和趣味性,PH还提供了诸如优秀用户评论和推荐行为、创始人互动、用户产品集等要素。
PH的特色是列表中的产品由少量的投资人、创业者、设计师推荐产生,推荐者占PH用户的2%,其它用户可以点赞、评论、并通过邮件、网站、APP等方式获取每日推荐。PH很早就提供了开放式的API,有很多基于此开发的小应用。
在国内,与PH类似的产品有很多,但质量较高的是36Kr旗下的Next。
3.3 体验产品
上面三种用户,都有同一个需求,就是需要快捷的渠道来发现高质量的产品,并通过其他网友的评论来判断这个产品的质量,PH刚好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1、高质量:产品列表由少数人推荐,有信任背书。
2、方便快捷:最早是邮件列表(国外邮件很流行)、PC端、APP均有。
3、协助判断:信息公开透明、产品作者与网友平等讨论。
小注:分别站在这三种用户的角度去体验产品,点击每一个页面,就是自己点点体验。
3.4 还原产品
3.4.1 还原产品:产品逻辑
3.4.2 还原产品:页面流程
3.4.3 还原产品:关键页面
首页:
列表页面:
详情页:
评论详情页(评论是重点):
3.5 分析产品(数据)
3.5.1 分析产品:PH更新频率
3.5.2 分析产品:PH评论数据
3.5.3 分析产品:PH APP表现
3.5.4 分析产品:小结
-PH的产品列表每天都在更新,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很不错
-产品的点赞和评论的数据都很漂亮的
-对酷产品的启发:如何让用户感受到每天都在更新是运营的重点
3.6 产品迭代与运营
3.6.1 迭代
3.6.2 竞争产品分析
3.6.2 小结
-PH无论是产品模式、用户情况、产品数据等都有明显的优势,但PH不提供中文内容,而且报道的内容也都是以美国的产品为主,对于中国用户来说Next有有一定的优势。
-从产品形态上来说,PH更像是知乎,而Next更像是AppStore,前者侧重于内容,后者额侧重于发现。
-从酷产品的本身定位来看,PH的模式更符合酷产品的特质,但是如何引导资深用户评论是核心关键。
3.7 调研结论
一、社区氛围值得学习
-少量人推荐,大量人消费,高质量的产品列表带来高质量的内容
-垂直专注:基于产品、交互的讨论,而非商业模式上的讨论
-亲身参与:产品作者的引入是亮点,作者很认真的回答问题,并推荐自己的产品,这点几乎秒杀国内的产品,这与PH的推荐质量和流量有一定的关系,作者很珍惜这里的行业口碑。
二、核心功能足够简单且清晰
-功能逻辑简单:页面逻辑少,围绕核心功能打磨,而不是快速上新功能
-PC端按每日推荐科技产品,用表单式来展现非常清晰
-不拘泥产品形态:早期采用邮件列表的形式,切入点很简单有效
-非常重视营造对产品方面的讨论,国内所有的同类网站均无法比拟
三、关键页面简洁有效
-产品表单非常简洁,只有缩略图、名称、简洁、点赞数等基本内容,相对于首页的推荐列表,列表页完整列表只多了一项评论数。
-产品详情页只有基本的介绍和截图,再加上产品的入口,其余大篇幅都留给了展示用户评论和点赞用户。
四、给酷产品的启发
-产品列表需要有准入机制,而不是抓来以对产品
-早期版本围绕用户发布功能,而不是产品详情
-页面逻辑更简单
-重点关注国内外用户的区别,next产品没有采用PH的模式,需要关注
-在PGC和UGC之间,要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