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生活中,岁月静好真的太少,鸡飞狗跳才最真实。在频频发生的矛盾冲突中,怎样沟通才是上策呢?下面几种我们一起感受一下:
当8岁孩子把饭洒了一身:
1. 你看看你!这么大了,怎么这么笨!吃个饭都能弄一身,你干啥行你?
2. 哎呦我的祖宗,你嫌我不累是吧!我每天给你们洗衣服做饭够累的了,你还给我找活儿是吧!
3. 瞧你把衣服弄得都是油,洗衣机可洗不干净,你要自己想办法洗干净哦!
这些话虽然都很家常,但如果我们“上纲上线”地分析一下,就会看到它们背后的教育意义大不相同。
第1种:责备、挖苦、嘲讽,典型攻击型。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强烈打击。低自尊是很多心理问题的温床。且容易成为霸凌者和侵害者的目标。
第2种:责备、自贬、卖惨,隐性攻击型。让孩子产生负罪感从而控制孩子服从自己的要求。孩子容易失去自我,为别人而活,最终无法真正独立自主、无法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第3种:仅描述事实或感受,引导孩子思考解决办法,不越界,非攻击型。这种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法力无边”。孩子首先看到了问题,而不是被瞬间丢进情绪的漩涡晕头转向,其次,一个人没有被指责,才会由衷生发出愧疚感,知道自己做错了,最后,非常积极地去想解决办法,自我负责,在错误中成长。
所以我们发现,在矛盾沟通中,反而是第3种非攻击型的方式才是效果最好的方式,我把这称作矛盾沟通的起手式:一定要管住情绪,描述问题和感受,仅此而已。
今天就说这一个点,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修炼。我们需要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没有完美的孩子,也没有完美的父母。至少做个诚实的父母,会让我们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