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和科技变化日新月异,而我们的很多思维方式还是几百万年前的。在原始社会,这些思维方式具有竞争上的优势,让我们的祖先免遭淘汰,但在现代社会,这些思维方式会让我们判断失误。下面就去了解它们,改变它们。
一、从直觉思维到理性思维
先说个关于社会传承的实验。将四只猴子放在笼子里,笼子中间挂着一串香蕉,当有猴子去拿香蕉时,另外三只猴子会被电击。很快,猴子们就知道了拿香蕉会带来麻烦,当有猴子试图再去拿香蕉时,就会被其他猴子制止,甚至遭到一顿暴打。不久,四只猴子都学会了这个规则。这时,用一只新猴子替换掉笼子里的一只老猴子。可想而知,后果是新猴子去拿香蕉,然后被制止或暴打,即使电击已经不存在了,新猴子也知道了规则。以此类推,把老猴子逐一慢慢换掉,即使笼子里已经没有新猴子了,不准拿香蕉也成为了“习俗”被保留了下来。心理学家说,这就是社会规范的起源。
社会规范能够快速指导我们的行为,但却很少有人去探究背后的逻辑和实用场景。上面的例子可能很简单,因为打破常规、质疑权威有时是年轻人的“主旋律”,下面说个比较难识别的例子。
有一位美国大学里的教授,他精通梵文,订阅了《印度文化》期刊,每天晚上写诗,还喜欢收集佛像。那么你猜猜,他是印度文学教授,还是细胞生物学家?你可能会猜,他是印度文学教授。但是如果加入背景信息,猜生物学家赢的概率会更大一些。因为,在整个美国,只有一百个印度文学教授,但是却有5万个细胞生物学家。假设这个他与印度文学教授的匹配度为90%,与细胞生物学家的匹配度仅为5%,乘上刚才说的基础概率后,这个教授是生物学家的概率是印度文学教授的2.7倍。这就是直觉思维经常犯的错误,忽略基础概率。
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刨根问底的去追问原因,就可以防止认知固化。同时,拥有更多的背景知识,可以提升判断的准确度。这样,就可以从直觉思维,过渡到理性思维。
二、从自我中心思维到开放思维
又是一个实验,你可以找一个两岁的孩子帮忙。你在一张纸的一面画上一只小鸟,另一面画上一辆汽车,你给这个小朋友看这张纸两面的两幅图,当他看清之后,你坐在他对面,问他看到了什么,他说“看到了小鸟”,再问“我看到了什么?”这个小朋友会告诉你,你看见的是小鸟。如果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成人的话,就会出现自闭症。
当然,你可能会说,我能理解别人的感受,我有共情的能力。但仔细想一下,有没有这种现象,你和朋友约了一个地方见面,你对这个地方很熟,只说了地点的名字,对方却找了很久;再比如,你在说一件自己非常熟悉的事,结果对方听得一头雾水。这种现象,又被戏称为“知识的诅咒”。
再举一个例子,你穿了一件非常好看或者非常难看的衣服,去参加一个很多人的聚会,你认为会有多少人注意到你呢?你可能说,至少有一般人。但实际是,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人会注意你。这种现象,叫“聚光灯效应”。
我们必须承认个体的差异,需要去珍惜每一种思想的价值,拥有开放思维。一旦做到这一点,你所看到的世界,就不会是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而是由不同的人汇聚成的精彩世界。
三、从机械思维到弹性思维
还来一个实验,是个神奇的智商测试。心理学家来到一所小学,对小朋友们做了智力测试。然后告诉老师,A组的小朋友很有潜力,他们未来一年会有极大进步,B组小朋友没什么潜力,一年后进步缓慢。一年后,心理学家重新回到这所小学,老师们对教授说,你们太厉害了,A组小朋友一年里变得特别聪明,B组小朋友却没有起色。但这些老师不知道的是,这两组小朋友在一年前是随机分配的。
你可能会说,这些老师缺乏判断力,专家说什么是什么。但随后心理学家对小朋友进行了智商测试,结果发现:A组的小朋友的智商确实有显著提升,B组却没有。当初心理学家给了一个随机预言,一年后实现了,原因很简单,当老师相信心理学家的话时,对那些A组的小朋友会特殊关注,会更有耐心,影响了智力发展。这个现象,在心理学叫“自我实现预言”(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
刚才说的是心理正向作用,反作用也是一样的。在物理上,石英的频率是32768Hz,无论谁去测量,无论是带着赞赏还是鄙夷的态度,这个频率都不会变。这就是我们在自然界中学到的机械思维。但人却不一样,你带着鄙夷的眼光和一个人交往,就不要指望对方笑脸相迎,我们的态度会很大影响对方的反应。负面情绪会形成恶性循环,使事情不顺、人人可憎,这就是导致抑郁的根源。在鸡汤文里经常说“心想事成”,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不要想得不切实际,更不要只索取不付出,那就真的是毒鸡汤了。
理性思维容易导致机械思维,我们要知道人是有温度的,环境是互相塑造的,就可以从机械思维转换到弹性思维。
总结一下,本篇说了三种思维模式的转变,分别是:从直觉思维到理性思维,从自我中心思维到开放思维,和从机械思维到弹性思维。
后记:说到理性思维,先对上面的文字反思一下,这些实验我都没做过,很多实验的结论过于理想化,不知道是否可重复。那么,既然这些实验我没做过,为什么还写出来,因为这是弹性思维,实验能不能重复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些道理是对的。同时,我邀请你,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去试一试,期待你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