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养育的两个维度一一“接纳或回应”和要求或控制”上,父母之间存在差异。
存在四种教养类型:权威型、专制型、放任型和不作为型。
接纳和要求(或称之为权威型)的父母为了贯彻他们的要求,喜欢给孩子讲道理,往往能够培养出能力强且适应良好的儿童。
较少接纳但较多要求(或称之为专制型)的父母,以及接纳但无要求(或称之为放任型)的
父母,其孩子会表现出或多或少的不良发展不接纳、不回应且没有要求(或称之为不作为型)的父母,其孩子在心理功能的所有方面几乎都存在缺陷。
最近对父母控制的研究显然赞同使用行为控制,而不是心理控制。
行为控制是通过严格而合理的纪律调控儿童的行为,并监控儿童的活动(例如,因为儿童的不良行为而收回其特权,令其停止玩要或拿走玩具)。
心理控制指试图通过心理手段(例如,收回爱或者引发羞耻或罪恶感)而影响儿童或青少年的行为。
早在学前期,那些依靠严格的行为控制而不是经常引发孩子的心理负罪感的父母会培养出行为表现好的儿童和青少年。
心理控制被认为会干扰儿童的自我和自我价值感
发展学家认为,对家庭社会化最完整的解释是父母和儿童之间的相互影响,即相互作用模型。掌控动机mastery motivation:探索、理解和掌握自己环境的动机。
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ation:探索、理解和掌握自己环境的动机。
婴儿天生就表现出了掌控动机。儿童的成就动机(为成功而努力和征服新的挑战的意愿)存在差异。在刺激丰富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安全型依恋的婴儿可能会发展出很强的成就动机。
通过鼓励儿童自强自立,关注儿童的成功,父母培育了儿童的成就动机。
高成就动机青少年的父母有三种品质:(1)温情,接纳,及时表扬子女的成就;(2)给儿童设定一定的标准并加以指进进行监督并确保其完成任务;(3)给予儿童一定的独立和百主空间,小心翼翼地帮助年幼的孩子使之尽可能独完任务,给年长的孩子发权,让他们决定如何最好地应对挑战、达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