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杭州回来已经一个月了,陆陆续续看了几本书,今晚听着电台的时候细细回味了一下,才发现自己已经从文学中把中国现代史给过了几遍。说说看我读的其中三本书吧,分别是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余华的《活着》以及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三种风格迥异的书,三位作家从不同角度切入,讲述了人民国共和国建立后的几十年的风云变幻。
我读《黄金时代》,读出作者所表达的放浪形骸,书中所蕴藏的不羁与反抗。纵观全文,作者从性与爱作为切入点,令人不得不承认,很厉害也很有勇气。同时,也将压抑的时代反衬得淋漓尽致,就是这样的矛盾点,给人荒诞感,但在读罢后思索起来却有种真实的意味。我读过崇祯版的《金瓶梅》,同样是提到性与爱,王二与陈清扬之间的性与金瓶梅中不同,王二与陈清扬给人的感觉不那么真实,并不是说他们之间的故事不真实,而是这个故事背后实则写的是一个时代清醒的人和他们的精神。
读《活着》,则完全是另一个感受,是一种悲到骨子里的伤痛。福贵所经历的,以祸福相依来形容或许不够贴切,大概可以以“时代的戏剧性”来形容吧。我记得《请回答1988》中有句很朴素,但是很让我感动的台词,善宇的母亲含泪说:“为什么只有我这么苦啊?”。我觉得这大概是世界上最悲伤的一句话了吧,全世界的不幸事太多了,但发生在自己的身上,那自己便成了最苦的人。我也觉得,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我无法切身体会福贵看着看着一个个家人离去的痛苦,但并不妨碍我理解时代变迁给这家人留下的印记,也不妨碍的理解苦到极致的滋味。以简短的词语来评价一本书,比如评价《人间失格》可以以“乱七八糟”,这是丧到了极致。而删繁就简地来评价《活着》,以“老黄牛”来形容也不错,那种清瘦和厚重感便是《活着》给我的感受。
近期,读完了《平凡的世界》,很难想出什么东西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不如《黄金时代》给人的冲击力强,也不如《活着》给人的理解深,而比起《白鹿原》则少了史诗感。刚读完的时候,我很想用平凡和真实来形容这本书,读的时候总想和《黄金时代》《活着》和《白鹿原》比比,想着孙少平总得做出点什么,但是读到最后,孙少平还是那个孙少平,没有任何改变,从头到尾都是那个他,历史仿佛没有影响到他分毫。不是说他一点也没改变,而是在整个历史中地位和角色没变,没有实现最后的远大报复、没有实现阶级越迁、没有和爱的人在一起。平凡的世界讲的很细,也是三本书里,给人真实感最强的一本。但是,田晓霞这一角色,便是真实里唯一的瑕疵。我一开始很不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瑕疵,也很不理解为什么田晓霞会在洪水中牺牲,而作者仅仅通过了几页的篇幅便让这一角色最后的发声戛然而止。我相信作者是有意让这样的虚无的角色出场的,这样一个只能在精神世界出现的人物也许便是那个时代的人的发声吧,也许戛然而止与最后孙少平的结局呼应了吧。我很推崇陈忠实的《白鹿原》,在一出节目中我了解到在放卫星的年代,居然有诗人大放厥词说两年内成为中国的荷马,但在我心中《白鹿原》真真正正是能比作《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新中国的史诗。与《平凡的世界》不同,《白鹿原》很戏剧,有白鹿有白狼,有各种封建迷信,有一人退万人的朱先生。文无第一,不是将白与平做比较,因为它们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各有千秋,但给人的感觉不同,大概是平凡的世界一直在身边吧。
同一种时代,三本书以三种不同的角度切入,也是,不同的人看待时代的发展是不一样的。我时常在想,我们这一代人的出路在哪里?我们老的时候,社会又会发展成为什么样子?我看到曾经火爆的财经专业逐渐转冷,行业在某些方面已经逐渐饱和;我是学计算机的,或许这门学问永远不会过时,但是学问里面的某些东西不断在更替,因为这是年轻的产业,一切都在飞速发展,我们无法了解到十年后、二十年后的行业动向,也因为资本的特性,我们无法预测四十岁以后的光景。我们都说这是一门吃青春饭的行业,我们并不担心现在,可能也毋需担心下个十年,但当我们了解到M2飞快的涨幅,我们也许就会担心十年后的十年该何去何从?我们正如一张白纸,可以随意写写画画,可以去追逐自己所想的,但也正如《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最终也没能实现阶级越迁一样,我们最终能否实现自己的目标也是一个谜。悲观一些,可能最后,自己也变成了下一个孙少安,尽管我们都认为自己是田晓霞了。
《活着》不过是写命运的逆来顺受,因为时代的洪流挡不住。《黄金的时代》教会我们反抗,但或许最终会支离破碎。《平凡的世界》是三本中最能体现时代变迁的一本书,因为它在说平凡,平凡的我们毋需去反抗一个时代,我认为,至少像孙少平孙少安一样,抓住时代的发展进程也是好的。不过呢,抓住时代发展谈何容易?困惑在于选择太多,你抓住了,但你抓错了,时代的洪流前面会遇到一堵墙,一部分人会撞上去支离破碎,你想抽身,但难以为继。一直以来,我都想让自己做一个明白人,能看得清一些事物就好,于是我奋力的看一些书,好提前做好准备。可每当我看清一些事情的时候,另一些就越加模糊起来。
写到这,就越发的觉得《平凡的世界》的不可思议,明明书中什么也没写,却又像是什么都说了一样。如果要给三本书打分,我认为《活着》最好,《黄金时代》次之,然后才是《平凡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