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会对未来估计不足?
因为现在的你,做的决定是基于目前的信息。同样一个艰难的任务,让你选择做或者不做,如果做的时间点是这周,你选择做的概率远远小于时间点在3个月后,因为你觉得3个月后,你的繁琐事务会少很多,甚至对于这个任务所需要的技能你也会成长很多。而实际上,并不会。原因是你对于未来的估计不足。
如果选择现在做,大脑立刻就会感觉到压力,这是追求快乐倾向的大脑所排斥的, 即便选择做也会有收获。如果同样是有收获的选择,选择开始做的时间是在3个月后,大脑就感觉不到压力了,但是大脑却提前享受到了做的快感,可以简称意淫快乐。这样子的好事,一个同意的抉择,立马给了大脑快乐的反馈,反正要动手做的时间还早,0压力啊。这就是我们常常会承诺很多事情,却往往领导面对的时候,就开始想抽自己嘴巴子。为啥当初这么轻易就答应了呢,让自己陷入了困境。
2. 你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容易被影响
同伴对你的影响,来自于我们的需求------身份认同感。
3.打电话的时候你有多“盲目”呢?
每年开车打电话出事故的报道非常多,也许你觉得这不太符合自己的感觉,毕竟我还是很努力的提醒自己认真看路。有另一项研究,评价的是人们打电话的时候对周边事物的关注度。结果发现,打电话的对周边事物的关注度和反应速度都远远低于只是一个人走路的人,接近于和朋友一起走路的人。结果非常符合常理,但是仔细再想,打电话的人,其实不只是在占用了耳朵听 嘴巴说,还占用了大脑在思考画面。回想一下,你打电话的时候,脑海中是不是经常想到对方在哪里的大致画面。
是不是对于地方和周边环境有个大致的思考,从这句话也可以常常听得出来,大脑对于定位的极端重视,电话接通“喂,你在哪里?” 通过 对方的回答,和背景的声音,电脑很快判断出大致的画面,当然都是自己根据现有信息构建出来的,但是无论如何,大脑一定会构建一个场景,把电话那头的人安置进去。
想想,是不是,等于自己很深入的参与进去了,你使用的不只是嘴巴和耳朵,还有很深入的参与感,和时时反馈。有点像是看着一个剧情简单的电视剧。看电视剧的你,是不是常常做出一些不会深入思考和决策和行为呢。比如无节制的进食,比如机械性的其他动作等等。
4.说服人,重复的最佳次数是多少呢?
重复乃说服之母,重复3-5次,是最佳说服人的次数。多了太烦,少了效果达不到。而且适当的使用比喻,形象化的比喻,让人印象深刻,有画面感,影响力自然更大。而且即便对方知道这是夸张,这种第一次就产生的形象画面很难再消除掉。
5. 及时的回报会带来动力
及时反馈,可以练习,才能进步最快。
6.快乐的秘密:拒绝习惯化,学会陌生化
当你老公追求你时,是不是茶不思饭不想,甜言蜜语百依百顺,体贴周到细致入微,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都会主动为你做到。你以为这就是你老公的全部面目。但是恋爱几年后,或者结婚几年后,你开始抱怨,曾经的一切都是假的, 这还是当年那个追我的人吗?其实,都是,而且不同阶段的他都是真实发自内心的,激情也是平淡也是。只是因为大脑习惯了之后,曾经的这些不能够给大脑带来奖赏,为了获得奖赏,大脑必须去寻找新的刺激。
7. 大脑喜欢寻找联系(大脑有强烈的寻找规律的倾向)
在长期的进化中,大脑为了节省自己的能量,养成了一种特性,就是寻找事情之间的联系,总结出规律。下次遇到的时候,就可以很省心的直接应对。这一点在古代那种随时面对生死抉择的情境下显得尤为重要。试想一下,我们的祖先,在遇到老虎时,愣了半天,心里嘀咕着眼前的这个是啥,我跑还是不跑。那结果就只能被吃掉了。
相反,见到老虎立马跑路的,甚至是见到斑马撒腿就跑的,更有甚者远远的听到树林后有嗦嗦声响就准备好逃跑姿势的,在那个时代存活下来的概率就更大。
7. 向自己发文,不要自我暗示
心理学结果显示,考虑自己能否做成某件事,往往比告诉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收效更显著。也就是定下目标之后,不要总是告诉自己我一定能完成,而是直接问问自己:“我能完成吗?”
当对大脑提出挑战之后,大脑是会努力寻找答案的,每秒钟40次的检索记忆,可能性的途径都会出现在脑海里。
8. 进步的最佳陪伴----记录
feedback analysis反馈分析,对自己的目标和每日所做有个清晰的记录,事实和感受,过3个月再回头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