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赵树理,但凡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都不陌生,他著有《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其开创的“山药蛋派”,是新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流派之一。
光从以上文字就可以看出,赵树理的作品中,弥散出浓浓的农村气息,他也确实出生在山西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从小喜欢民歌、民谣、地方戏等等,后来在求学过程中,受到新文学的影响,从1930年年底开始,他开始了边流浪边写作的生活,直到抗战后入党,投身革命。
赵树理的在人民群众的浸润和滋养下,创作才华迸发出新的火花,写了大量反映农村变迁的作品,展现了鲜明的时代性。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其它各种原因,赵树理及其作品,以及改编而成的话剧、影视等文艺作品,了解的人逐步减少,甚至当我读到这本《红绸裤》时,竟然有一种错愕的感觉:赵树理及其作品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文学价值体现在哪里呢?
带着问题,我开始认真读这本短篇小说集,严格说,这是一本对时代变迁进行文学记录的文集,你觉得是小说,实际上都是现实的片段,提炼出来后让人揪心。在《喜子》这篇小说中,赵树理描写了一个从敌区出来看望舅舅、但必须按时回家的农村男青年,鬼子点名如果他不在,就会被当做八路军被枪毙。八路军王同志劝喜子,参加八路打鬼子,否则即便按时赶回去,命运也掌握在鬼子手里。很遗憾,因为下雨小河涨水,喜子没有按时回家,被鬼子鞭打致死,临终前醒悟,劝大家反抗,“鬼子手里难活人”,“我迟了!你们还都不迟!”
看到这里,很难怒其不争,毕竟很多老百姓只为了活着,他们没有体会到反抗的意义。但是广大热血国人读了这篇小说,结合身边的苦难,很难不义愤填膺,为了掌控自己的命运,为了避免鬼子残害亲人同胞,他们会勇敢地参加八路拿起枪,保家卫国。
在沦陷区,日本鬼子对中国孩子进行了奴化教育,在赵树理的笔下也有涉及。比如《帮助》这篇,通过小虎的嘴,讲述了汉奸督学带着鬼子来学校检查的过程。“huang军为什么来到中国?”“因为打仗”“huang军是怎么帮助中国的?”“用飞机下弹,四宝他爹让炸弹皮给帮助死了”。您瞧瞧,孩子们虽然小,但什么都明白,日本鬼子是来侵略中国的,他们无恶不作。有这样的觉悟,日本鬼子能蹦跶多久,只要打持久战,中华民族一定战胜敌人!
所以,读了赵树理的小说,你会深深地理解为什么《亮剑》里的张大彪能短时间拉出两千多人的队伍,为什么李云龙有底气发动部队围攻平安县城,因为鬼子深陷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了!在赵树理的笔下,你看到了希望,获得了信心,增强了韧性,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士气。
只要站在老百姓的身边,描述老百姓的生活,把话说到老百姓的心坎里,通俗又幽默,用生活细节来展现民族大义,这种说话拉理的方式,怎么会不入脑入心呢?革命先辈的光辉,不能淹没在时代中,穿越时光再来回顾一下,他们用作品时刻提醒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