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好朋友见面约饭,饭桌上的她一直在跟我吐苦水,说她弟弟现在脾气变得异常火爆,稍不满意就夺门而出或者把自己锁在房间动辄三五天也不去上学,把爸妈搞的心力交瘁却无能为力,自己上班也不得安稳,整个家弄得都鸡犬不宁,说着还不由得哽咽起来。我只能慢声安慰她:叛逆期都这样,这段特殊时期过去就好了。
我相信现在很多家长都有同样的遭遇,绞尽脑汁地想着解决孩子叛逆期的有效方法。叛逆期症状统一表现为:脾气一点就燃,拒绝沟通,绝食厌学,摔砸打抢等暴力倾向。但这些症状仅仅是”叛逆期”三个字就能掩饰的吗?毋庸置疑,答案是否定的。这是一种现代家长教育制度下的产物,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令人不得不唏嘘不已,嗟叹不已。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师。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刚出生的孩童世界都是纯白无暇,一尘不染的。他们最善于学习,通过感官来觉察这个世界的真善美,假恶丑,从而进行模仿。那么父母便首当其冲的充当稚儿感知世界的引路人,是榜样,同样也是导师。但现在做父母的往往忽略了这一层身份,三五句不成话竟毫不顾忌地当着孩子的面爆发了内战,脱口就是离婚等敏感字眼,其威力堪比原子弹,在孩子心中炸开成一朵朵蘑菇云,从此在他们幼小的心灵埋下阴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潜移默化的携带邪恶分子,形成畸形人格。
我想这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精彩阐述吧!家庭环境的建设直接影响子女的成长之路。父母不负责任的言行是影响现代青年畸形人格的直接原因。
父母的陪伴是成长的良药。人们经常开玩笑说,现在何止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都能使磨推鬼了。虽是句玩笑话,但其折射出金钱的重要地位。在这个物欲横流,光怪陆离的时代,作为家长,都想把最好的双手奉上,从此这个理由便成了只见钱影不见人影的借口。因为忙着赚钱忽略孩子的教育,不惜缺席家长会,与孩子零沟通;因为忙着赚钱,忽略了孩子的成长过程,宁愿花重金请保姆;因为忙着赚钱,忽略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逃学,早恋,打架直到把孩子亲手送进派出所。
物质保障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最基本物质保障之下,孩子渴望的是父母给予的温暖陪伴,走心的交流沟通,成长过程的亲身参与。没有哪个孩子在放学回家后看到与万家灯火格格不入的惨白灯光不心灰意冷的。漫漫长夜,数不尽的孤独,自己的生活中只剩下冷冰冰的金属。内心的空虚总需要被什么填补的吧,于是打架斗殴,整夜泡吧的不良少年成群结队,赶着趟儿。至少备受瞩目,至少在喧闹的网吧里都是人气味儿,远离了孤独。
父母的溺爱是孩子成长道路的绊脚石。前一段时间看到柴静的一篇关于孩子教育的视频报道。当主持人收集溺爱孩子的情况调查时,在座80%的家长都纷纷举起了手。溺爱是贯穿古今家长教育的一大毒瘤,是除金钱以外的一种沉疴。有些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毫不夸张的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一个表弟都已经上高中了竟然还分不清自己的衣服!遇到什么事只管大喊一声:妈妈。那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形容的尤为贴切。未能养成良好的独立习惯直接导致其与社会脱节,最终成为整天游手好闲,碌碌无为的妈宝男。
有的父母受自身童年艰苦经历的影响,将自己的一切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产生了“绝不能让孩子遭一点罪,受一点委屈”的心理,尽量满足孩子提出的任何甚至不合理的要求,就好像歌中唱的那样:想摘下星星给你,摘下月亮给你……从而使他们养成心高气傲,目中无人,自以为是的性格,积重难返。殊不知,一味的纵容只会把孩子在不归路上越推越远,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不要再一味抱怨现在的孩子多么的难管教,零沟通,脾气大,不听话。多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与自己渐行渐远?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方为策上策。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