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记不得多久没有“认真”阅读过网上那些自媒体推送的文章了,昨天花了几分钟大致浏览了一篇关于孩子学习成绩和家庭幸福的。我发现现在不少网络文章喜欢带有“毁掉”这样,“毁掉”那样激起人情绪化的字眼。
这样的文章:一、内容不长,句子简单,但凡是有点理解能力的都可以读懂。二、可以让人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读完,提升阅读者的“成就感”。三、能在瞬间挑拨人的情绪,让人读后仿佛有身心通透之感。
事实果真是这样吗?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很多自媒体推送的文章只不过是一些噱头而已,根本谈不上有什么营养价值。如果读者缺乏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往往就会听风就是雨,全盘接受某些快餐文章里所传递的思想,还误以为自己读完数以百计篇文章后,思维水平就得到了提高,知识面也得到了拓展。遗憾的是很多文章,只不过是若干人嚼过的甘蔗而已,毫无味道。
我想到了台湾某著名音乐人士之前曾用“喂鸡”比喻当下音乐市场中唱片公司的做法,他说:“原本一群鸡要喂鸡饲料才会长大。突然有家唱片公司喂碎报纸,发现有些鸡长得不错,于是其它唱片公司模仿,所有鸡就开始吃碎报纸,以后你喂鸡饲料,它们反而吃不惯了。”
话中音乐人士以“喂鸡”为隐喻,“鸡”指音乐听众,“鸡饲料”指有品质、有营养,即高品质的音乐作品,“碎报纸”指滥竽充数、低端劣质的音乐作品。本应该喂食“鸡饲料”才能长大的鸡,变成喂食“碎报纸”也长得不错,最后导致“鸡饲料”反而吃不习惯了,反映的就是唱片公司推销低劣音乐作品,导致听众审美水平的降低。音乐市场尚且如此,文学市场难道不也如此?当读者吃惯了“碎报纸”后,对“鸡饲料”就会渐渐地无感。
在这个凡事都追求“快速”的时代,如果被某些打着提高思考力、增加知识等的文章“喂”过之后,那么很有可能成为一个无论别人喂什么就吃什么的鸡,虽然表面体格健硕,其实头脑空空如也。我认为要避免被别人当“鸡”喂,多一些沉淀后的深度思考,或许才是让我们活得更加平静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