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怒三部曲”,是由美国情绪管理专家罗伯特·艾伦创立的。
第一步,识别诱饵。
你的愤怒来源,我们称之为使你愤怒的诱饵,如上所述,都可以概括为不公平或不够格。
花一段时间,比如一周,记录下所有使你愤怒的事情,分析它们的原因,究竟是不公平还是不够格?
比如,你在公司工作,发现同事小王经常迟到,但老板却从不批评他,反而还表扬他工作认真,你会感到愤怒。这时你记录下来,分析原因,是因为你觉得这种现象不公平。
小王明明工作态度有问题,却得不到应有的批评,而你一直按时上班,却得不到表扬,这就是不公平的诱饵。
第二步,识别需求。
每一次的愤怒,表面上看是因为不公平或者不够格,深层次的原因是某种需求没有被满足。
而最常见的需求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尊重和被理解,另一种是物理或心理的领地被侵犯。
当你被愤怒冲昏头脑,也许可以停下来问问自己,生气是不是因为别人没有给自己应有的尊重,或是这两种需求中的哪一种被侵犯了。还有一种可能是,二者同时受到了挑战。
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你愤怒的深层次原因可能是你希望得到老板的尊重和理解,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得到认可,这是尊重和被理解的需求没有被满足。
还有一种可能是,二者同时受到了挑战。比如,你在图书馆看书,旁边的人大声打电话,影响了你阅读,这时你既觉得他的行为不文明,没有遵守图书馆的规则,侵犯了你安静阅读的心理领地,又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因为对方没有考虑到你的感受。
第三步,满足需求。
当我们搞清了愤怒背后的真正需求,就不会轻易表达愤怒,而是着眼于如何满足需求。
表达需求的关键要清晰、坚定且尊重地传达自己的感受和界限。
以下是表达需求的一些方法:
1.明确表达感受
使用“我”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避免指责对方。
例如:“我感到不舒服,因为你刚才的行为超出了我的底线。”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对方更好地理解你的感受,而不是让他们感到被攻击。
比如,你下班回家,孩子攒了一天的话想和你说,作业也有问题需要你为他解答,但是你很累,只想安静地待上一会儿。
孩子渴望和你交流,不停地和你说话,你会极容易愤怒,但这种愤怒背后的需求是你需要一段不被打扰的休息时间。
当你意识到自己的这一需求,便可以对孩子说:“妈妈很累,需要休息一个小时,你先自己写作业,一个小时以后,妈妈就为你辅导作业。”
这样简单的沟通,既满足了你的需求,也避免了一场不必要的愤怒和争执。
2.具体说明边界
当对方继续侵犯边界时,要坚定地重复自己的立场。清晰地说明哪些行为是不可接受的,并解释原因。
比如“我不希望你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翻看我的手机,因为这是我的隐私。”明确的边界描述有助于对方理解你的需求。
比如在工作中,小李是一名设计师,她的同事小张经常在她工作时打断她,甚至未经许可查看她的设计文件。小李感到非常困扰,但又不知道如何应对。
后来,她尝试使用“我”句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小张,我感到很不舒服,因为你经常在我工作时打断我,这让我很难集中精力。我希望你能尊重我的工作时间。”
同时,她明确告诉小张,未经许可查看她的文件是不可接受的。如果有其他问题,可以找个合适的时间再谈。”
通过这种方式,小李成功地维护了自己的边界。
3.坚定拒绝,寻求支持
如果感到难以独自应对,可以向信任的朋友、家人或专业人士寻求支持。在必要时,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比如在亲密关系中,小王和她的前夫离婚后,前夫仍然频繁联系她,甚至在她不愿意的情况下强行进入她的生活。
小王感到自己的心理边界被严重侵犯,于是她明确地告诉前夫:“我已经说过很多次,我不希望你再这样打扰我,这是我的底线。”
同时,她向家人和朋友寻求支持,并在必要时报警处理。
4..记录事件
如果边界侵犯行为较为严重,建议记录事件的细节,以便在需要时提供证据。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需求,维护自己的物理和心理边界,从而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由此可见,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随时做想做的事情、去想去的地方的自由。
比如,一个学生可能很想出去玩,但他需要先完成作业,因为他有学习的责任。
所以说自由从来都与责任相关,没有纯粹、不含义务的自由,或者说物理的自由从来都不如心灵自由来得更坦荡和彻底。
心灵自由了,才是真的自由。与愤怒的和解,便是让心灵获得自由的重要一步。
因此,当你通过“制怒三部曲”识别并满足了自己的需求,就不会再因同事的不公平、孩子的喧闹、亲密关系的不尊重等现象而愤怒。
你的心灵就会更加自由,不会被负面情绪所束缚,能更坦荡地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