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儿童口腔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接触过非常多的儿童,有些儿童配合程度高,可以较好的配合医生完成口腔治疗。有些儿童虽然最终也可以完成治疗,但是过程较为艰辛,治疗效果也常常差强人意。而有些儿童,纵使家长和医生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以配合,最终治疗失败或者是借助强制治疗或者全麻治疗。那么影响儿童配合口腔治疗的因素有哪些呢?
首先,我认为年龄是放在首位的重要因素。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理解能力、认知能力、注意力集中程度、行为模式等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差异。想做好儿童工作,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是关键。掌握儿童情感发育和成熟的水平,就能更容易地预测并正确地解释他们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行为。同时,我们也更容易地根据他们的年龄阶段和心智成熟程度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既能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又可以让我们在面对不同年龄段不配合儿童时不紧张,从容应对。可以简单地划分几个年龄阶段:学龄前儿童(2~4岁),学龄儿童(5~11岁),青少年。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特点可以将他们的临床行为分为:合作型、潜在合作型、尚不能合作型。面对尚不能合作的儿童(通常是2岁左右)要求口腔医生认识到哭闹和不配合是这个年龄段儿童的正常表现,医生必须动作要快,因为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仅为几分钟,同时要争取孩子所依赖家长的协助。学龄儿童大多属于潜在配合型,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更长但是自主意识也更强,这要求医生仍然要操作熟练,并且需要进行循循善诱地引导并取得孩子的信任。关于如何取得信任,最基础地就是要求医生熟知每个年龄的孩子的性格特点,自主意识特点,理解力。青少年一般属于合作型,但是青少年由于情感、生理和激素水平变化很大,他们可能会喜怒无常,并对批评很敏感。这要求医生在沟通时要注意给予他们更多支持和肯定以及包容。
第二点,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因素是儿童的性格。尽管年龄阶段对了解孩子的行为特点很有帮助,但是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同一个年龄段的儿童的行为也并非都是一样的。这是性格差异造成的。儿童的性格决定了他们对新环境的反应。有些是正面的:接受并挑战。有些是负面的:反抗或逃避。不同的人他的焦虑特质也是不一样的,一些人天生就比另一些人更容易紧张,而且这样的特质是个人内在的稳定因素,也就是说这类患者可能会在复诊时和初诊时一样紧张。这要求医生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每个儿童的性格特点,决定我们用什么样的引导方式,如何去帮助患者克服焦虑。进而决定我们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次数。
第三点,医生对儿童的引导。好的引导能够帮助儿童克服在口腔治疗中出现的焦虑行为。儿童最常见的牙科焦虑主要来自一、对未知的恐惧:他们担心的是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他们需要事先知道会发生什么并且需要做一下准备。二、对口腔治疗过程中的缺乏控制感:许多患者躺在牙椅上会感到无助,再加上满嘴都是器械无法和医生交流,这时会产生失控的感觉。然而影响焦虑的因素并没有那么简单。这包括:儿童自身口腔治疗的经历、亲友的口腔治疗经历、看牙前在家的准备、自己对看牙问题的感觉、父母的态度等等。我们需要知道儿童如何表现焦虑,例如:哭闹、抗拒、拖延、沉默、生气、唱反调、威胁等等。这时和儿童的交流是引导中的关键。我们的语气传达了我们的态度,温柔安慰的语气听起来让人平静,比粗鲁、职业化的语气更有效果。我们的用词也颇为重要,少用专业术语,多用“儿语”来解释将要发生的事情更容易让儿童理解。另外我们的眼神,手势和身体姿势,和儿童的身体接触属于非语言交流,也会传递给儿童很多信息。我们经常用行为引导方式有"tell-show-do"方式、正强化、加强控制、分散注意力、系统脱敏、树立榜样等。
第四点,对家长的培训。口腔医生必须和儿童的家长建立信任的关系,我们的治疗必须取得家长的理解才能顺利进行。家长对口腔治疗的态度也直接影响到儿童的配合程度。我们需要引导家长配合医生一起完成口腔治疗。首先我们要给家长解释口腔治疗的内容和意义,让家长对他的孩子要进行的口腔治疗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理解并征得同意,让过分焦虑的家长可以平静下来,让比较漠视口腔治疗的家长可以重视起来。然后要进行的便是家长行为和情绪的管理,一般来说家长的情绪会直接传递给儿童,焦虑的家长会使孩子也紧张不安,强势的家长常常打断医生的治疗让孩子失去对医生的信任,没有耐心的家长会让孩子感到害怕,不够关心的家长让孩子失去了该有的支持。这时医生要行驶自己的主导作用,如果允许家长陪同治疗,则需说明你需要家长做什么。让家长协助适当参与口腔治疗,一起安抚儿童的情绪但不要增加焦虑,关心治疗过程但不要打扰医生的治疗进程。给家长和孩子机会,让他们参与决策过程,确保每个人清楚他们对治疗成功的独特作用。面对初诊儿童的家长,医生应进行口腔保健知识的讲解和培训家长如何在复诊前在家里给儿童做看牙前的准备工作。
一次成功的儿童口腔治疗,不仅仅需要医生有成熟的操作技术,更是一场行为艺术的操作。对于儿童的行为诱导更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讲的清楚,这也只是我的一点浅薄的认识,前方路漫漫,还需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