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劭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三国演义中无处不显示着雍刘贬曹的思想,所以我们所了解的曹操似乎是阴险狡诈残暴的人物形象,但事实上,历史上的曹操不仅是在政治上有自己的头脑,军事上有自己的策略,他还是一个文学家。
他创作了不少风格雄起的诗歌,他的诗现传20首,创作方法几乎都与汉乐府的精神一脉相承,因此都是乐府诗。我们曾经读过他的《短歌行》。其实曹曹操还特别求贤若渴,鲁迅称,他为“改造文章的祖师”,他的文章简明质朴,清俊通脱。可以说,后来的建安文学与曹操开创文风,对文学的倡导不无关系。
曹丕是曹操的次子,曹操死后,他袭了他的皇位,被称为魏文帝。OK也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我创了建安诗歌骋词之风。曹丕的诗作中常常为思妇、弃妇发声,它用细腻的笔触书写了他们的怅惘之情,其中有一首阉歌行描写了一个女子思念远在他乡的丈夫的情形,流传甚广。
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子。历史上流传着“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的故事,曹丕让曹植七步内作出一首诗,要不然就处死,曹植就做了这首诗。曹植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曹操很是喜欢,但是他恃才傲物,终至失宠。他的哥哥曹丕继位后,曹植备受猜忌迫害一再遭贬,后来到曹睿继位,他也多次上书请求任用,但处境还没有改变,最终呢,抑郁而死,年仅41岁。史上曹植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在政治上的失意却促成了他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成就。《白马篇》是其代表作。
曹植比曹操和曹丕的文学贡献都大。他是建安文学中成就最高的诗人现存诗歌90余首,其中有60余首都是五言诗。曹植是一个屹立于建安诗坛巅峰的诗人,承前启后,光耀数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