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周我教学生《三字经》,在学习的时候我提到古代大部分女孩都不用上学,只是男孩上学。
结果班上就出现了欣喜若狂的女同学,她们无比向往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这样她们就不用整天回来上学了,也不用做功课了。多么愉快的童年啊!
教了几年书,几乎每年我讲到这个事情的时候,班上总有几个女孩无限向往那个梦一样的古代。
02
这些孩子如此向往不用学习的时代,可见她们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
而你的孩子可能也是如此。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什么都能学好。可是真的并不是人人都会对学习充满兴趣的。
也有人说,我们可以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还有如果老师有特别强大的人格魅力就可以感染学生,学生会听老师的。比如,法国总统的夫人就把自己的丈夫教育成一位总统。
但实情是什么呢?
老师的确可以在课堂上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去吸引学生学习,让学生有兴趣,但这个也就是临时打个鸡血,后续的兴趣是需要自己继续努力的。
而且在产生真正的深刻的兴趣之前可能会经历一段痛苦的瓶颈期。
这跟大人们脑袋一热买了很多网上课程,结果一节课都没听是一样的道理。
有关遇到一位可以改变人生的老师,这个几率是有的,但是并不是十分高。
还有一点老师引导学生的时候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接受到老师的引导的讯息。
我上大学的时候,教育学的老师说:“有的时候老师的一句话就可以改变学生的一生,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听到这句话,听到这句话都是有缘人。”
你的孩子可能正在遇到一个可以改变他人生的老师,但孩子却不是老师的有缘人。
我记得自己上高中的时候,整天抱怨高考,觉得为什么要面对这么残酷的考试制度。
但是我们的历史老师只说了一句话:“如果你不能改变它,就爱上它。”
瞬间,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
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句话如同一句废话。
03
那么孩子没有兴趣就真的学不好吗?
并不是这样的,我们必须把学习跟孩子长远的未来联系起来,这才能把孩子从没有兴趣这个魔咒中释放出来。
所以家长们要多和那些不爱学习的孩子讨论,“做或不做作业,对你现在和以后会有什么好处?”“不上学,你打算以后找一份怎样的工作?”
曾经有一个中学生拒绝上学,成绩也在不断下降。妈妈每天都在用哄骗的方式求他上学,有时候又会用责怪的方式逼迫他上学。
最后妈妈决定放弃哄骗和逼迫,开始跟孩子探讨有关未来的问题。
“如果你不去上学,你觉得你的生活会发生什么?”
“有很多富翁根本没读过大学。”
“那么你认识的人当中有几个人没读过大学?”
“有几个。”
“他们现在怎么样?”
“不怎么样。”孩子有些不愿意回答。
“如果你不去上学,你觉得以后可以做什么呢?”
“我也许可以去一间公司工作。”
“我想也是可以的。但如果你没有读大学,你觉得哪些工作是你做不了的?”
“工程师、飞行员、软件工程师。”
过了一会儿,这个孩子就说:“好吧!我就上学吧!但是我其实还是不喜欢上学。”
这个时候妈妈说了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话:“你刚刚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成功秘诀,那就是,去做一件事,即使你不喜欢,因为你看到了长远的利益。”
04
兴趣这个老师是可遇不可求的。真正能保持学习动力的,是将学习和孩子的未来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