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帅小冰老师的12堂读书变现课学完以后做一个简单的复盘:
一、读书产品的五种形式:拆书稿、讲书稿、书评、精读文章、书单。
二、多平台渠道的选择
三、三种语言:自然语言、文字语言、种草语言。
其中,拆书稿和讲书稿多为自然语言,精读文章多为文字语言,书评和书单多为文字语言和种草语言结合。
四、如何持续地高产:量化的硬性标准+读书卡片
再细节的内容都整理在幕布笔记里,这里不再赘述,只讨论自己的整体认知。结合自身的情况,想要成为职业读书人,除了把这12堂课多次实践,有一个深入的认知,自己最大的问题是阅读不够。
很奇怪,我一直都认为自己读书不少,但如果现在要我就某一个主题列一个书单,我完全列不出来,或者让我仅凭脑子里留存的记忆推荐十本书,把书里的梗概和精华都描述出来,我竟然也做不到。今天整理书柜的时候,发现很多书,工具类的也好,文学类的也好,都很模糊,我大概都自己体会到每本书给我的感觉,但细节性的东西,甚至主人公的名字有些我也想不起来了。
所以针对这个问题,我需要提高自己的阅读方式,我对帅小冰老师提到的苹果阅读法和卡片阅读法都十分有兴趣,也很认可,但因为没有实践过,想要开始的时候就有点迷糊,不知道要用什么工作来承载,电子版的还是纸质版的?用印象笔记还是幕布,或者PPT?
网络搜索这个问题的时候,看到很多人都在推荐彭小六的《洋葱阅读法》,与卡片阅读法也有类似的地方,这个时候自己又在想,那我是不是可以读完这本书以后再去实践呢?还是一边实践一边调整?
工具的选择上,最近很流行思维导图,那我也要用这个方法吗?思维导图的易传播性是无可比拟的,但自己确实没有学习过,我自己暂时想的办法是,用印象笔记做成【金句卡】、【术语卡】、【反常识卡】、【故事案例卡】,其中【金句卡】和【术语卡】可以定期用PPT和纸质版输出。因为自己在学习PPT,也把PPT作为自己要精进掌握的技能。
最后我的决定就是,一边实践一边学习,然后再随时调整,就像我做朋友圈的一日收获&分享卡片一样,一开始做得确实挺丑的,但后来越做越好,如果不开始,只想着等我掌握了更多以后再行动,就永远找不到合适的契机,也无法在想象中发现问题。
把职业读书人当作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是一件非常鼓舞,也让自己想起来非常享受的事情。就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