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来自深入Vue3+TypeScript技术栈-coderwhy大神新课,只作为个人笔记记录使用,请大家多支持王红元老师。
模板语法
React的开发模式:
React使用的jsx,所以对应的代码都是编写的类似于js的一种语法,之后通过Babel将jsx编译成 React.createElement 函数调用。Vue也支持jsx的开发模式(后续有时间也会讲到):
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使用基于HTML的模板语法,在模板中,允许开发者以声明式的方式将DOM和底层组件实例的数据绑定在一起。
在底层的实现中,Vue将模板编译成虚拟DOM渲染函数,这个我会在后续给大家讲到。所以,对于学习Vue来说,学习模板语法是非常重要的。
Mustache双大括号语法
如果我们希望把数据显示到模板(template)中,使用最多的语法是 “Mustache”语法 (双大括号) 的文本插值。
并且我们前端提到过,data返回的对象是有添加到Vue的响应式系统 中,当data中的数据发生改变时,对应的内容也会发生更新。
当然,Mustache中不仅仅可以是data中的属性,也可以是一个JavaScript的表达式:
<template id="my-app">
<!-- 1.mustache的基本使用 -->
<h2>{{message}} - {{message}}</h2>
<!-- 2.是一个表达式 -->
<h2>{{counter * 10}}</h2>
<h2>{{ message.split(" ").reverse().join(" ") }}</h2>
<!-- 3.也可以调用函数 -->
<!-- 可以使用computed(计算属性) -->
<h2>{{getReverseMessage()}}</h2>
<!-- 4.三元运算符 -->
<h2>{{ isShow ? "哈哈哈": "" }}</h2>
</template>
下面这种写法是语句不是表达式,所以是错误的:
v-once指令
v-once用于指定元素或者组件只渲染一次,当数据发生变化时,元素或者组件以及其所有的子元素将视为静态内容并且跳过,该指令可以用于性能优化。
如果添加到父节点,那么所有的子节点也是只会渲染一次:
v-text指令
用于更新元素的 textContent,等价于"Mustache"语法,而且"Mustache"语法更灵活。
v-html
默认情况下,如果我们展示的内容本身是 html 的,那么vue并不会对其进行特殊的解析。如果我们希望这个内容被Vue可以解析出来,那么可以使用 v-html 来展示。
<template id="my-app">
<div>{{msg}}</div>
<div v-html="msg"></div>
</template>
<script src="../js/vue.js"></script>
<script>
const App = {
template: '#my-app',
data() {
return {
msg: '<span style="color:red; background: blue;">哈哈哈</span>'
}
}
}
效果如下:
v-pre
v-pre用于跳过元素和它的子元素的编译过程,显示原始的Mustache标签。
跳过不需要编译的节点,加快编译的速度。
<template id="my-app">
<h2 v-pre>{{message}}</h2>
</template>
效果如下:
v-cloak
这个指令保持在元素上直到关联组件实例结束编译。
v-cloak 和 CSS 规则如 [v-cloak] { display: none } 一起用时,这个指令可以隐藏未编译的 Mustache 标签直到组件实例准备完毕,主要用于解决闪动问题,现在Vue3一般不会出现这个问题了。
<div> 不会显示,直到编译结束。
v-bind的绑定属性
前面讲的一系列指令,主要是将值插入到模板内容中。但是,除了内容需要动态来决定外,某些属性我们也希望动态来绑定。比如动态绑定a元素的href属性,动态绑定img元素的src属性。
绑定属性我们使用v-bind:
,缩写:
,用于动态地绑定一个或多个 attribute,或一个组件 prop 到表达式。
绑定属性我们使用v-bind:
缩写:":"
预期:any (with argument) | Object (without argument)
参数:attrOrProp (optional)
修饰符:
✔️.camel - 将 kebab-case attribute 名转换为 camelCase
用法:动态地绑定一个或多个 attribute,或一个组件 prop 到表达式
1. 绑定基本属性
v-bind用于绑定一个或多个属性值,或者向另一个组件传递props值(这个学到组件时再介绍),在开发中,有哪些属性需要动态进行绑定呢?还是有很多的,比如图片的链接src、网站的链接href、动态绑定一些类、样式等等。
v-bind有一个对应的语法糖,也就是简写方式,在开发中,我们通常会使用语法糖的形式,因为更简洁。
注意:Vue2 template模板中只能有一个根元素,Vue3 template模板中允许有多个根元素。
2. 绑定class
在开发中,有时候我们的元素class也是动态的,比如:当数据为某个状态时,字体显示红色,当数据另一个状态时,字体显示黑色。
绑定class有两种方式:对象语法,数组语法。
① 对象语法:我们可以传给 :class (v-bind:class 的简写) 一个对象,以动态地切换 class。
② 数组语法:我们可以把一个数组传给 :class,以应用一个 class 列表;
3. 绑定style
我们可以利用v-bind:style来绑定一些CSS内联样式,这是因为某些样式我们需要根据数据动态来决定,比如某段文字的颜色,大小等等。
CSS属性名可以用驼峰式 (camelCase) 或短横线分隔 (kebab-case,记得用引号括起来) 来命名。
绑定style有两种方式:对象语法,数组语法。
① 对象语法:
② 数组语法::style
的数组语法可以将多个样式对象应用到同一个元素上
style1Obj1: {
color: 'red',
fontSize: '30px'
},
4. 动态绑定属性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属性的名称可能也不是固定的。
前面我们无论绑定src、href、class、style,属性名称都是固定的,如果属性名称不是固定的,我们可以使用 :[属性名]=“值” 的格式来定义,这种绑定的方式,我们称之为动态绑定属性。
data() {
return {
name: "cba",
value: "kobe"
}
}
5. 绑定一个对象
如果我们希望将一个对象的所有属性,绑定到元素上的所有属性,应该怎么做呢?非常简单,我们可以直接使用 v-bind 绑定一个对象。
如下:info对象会被拆解成div的各个属性。
data() {
return {
info: {
name: "why",
age: 18,
height: 1.88
}
}
}
v-on绑定事件
前面我们绑定了元素的内容和属性,在前端开发中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就是交互。
在前端开发中,我们需要经常和用户进行各种各样的交互,这个时候,我们就必须监听用户发生的事件,比如点击、拖拽、键盘事件等等。
在Vue中如何监听事件呢?使用v-on指令。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v-on的用法:
v-on的使用:
缩写:@
预期:Function | Inline Statement | Object
参数:event
修饰符:
✔️.stop - 调用 event.stopPropagation()
✔️.prevent - 调用 event.preventDefault()
✔️.capture - 添加事件侦听器时使用 capture 模式
✔️.self - 只当事件是从侦听器绑定的元素本身触发时才触发回调
✔️.{keyAlias} - 仅当事件是从特定键触发时才触发回调
✔️.once - 只触发一次回调
✔️.left - 只当点击鼠标左键时触发
✔️.right - 只当点击鼠标右键时触发
✔️.middle - 只当点击鼠标中键时触发
✔️.passive - { passive: true } 模式添加侦听器
用法:绑定事件监听
1. v-on的基本使用
我们可以使用v-on来监听一下点击的事件:
v-on:click可以写成@click,是它的语法糖写法:
当然,我们也可以绑定其他的事件:
如果我们希望一个元素绑定多个事件,这个时候可以传入一个对象:
2. v-on参数传递
当通过methods中定义方法,以供@click调用时,需要注意参数问题:
情况一:如果该方法不需要额外参数,那么方法后的()可以不添加,并且方法的实现不用参数,直接就可以打印event。
情况二:如果需要同时传入某个参数和event时,可以通过$event传入事件,并且方法的实现必须按顺序写明参数。
3. v-on的修饰符
v-on支持修饰符,修饰符相当于对事件进行了一些特殊的处理:
✔️.stop - 调用 event.stopPropagation()
✔️.prevent - 调用 event.preventDefault()
✔️.capture - 添加事件侦听器时使用 capture 模式
✔️.self - 只当事件是从侦听器绑定的元素本身触发时才触发回调
✔️.{keyAlias} - 仅当事件是从特定键触发时才触发回调
✔️.once - 只触发一次回调
✔️.left - 只当点击鼠标左键时触发
✔️.right - 只当点击鼠标右键时触发
✔️.middle - 只当点击鼠标中键时触发
✔️.passive - { passive: true } 模式添加侦听器
@keyup.enter 代表enter键弹起的时候会调用onEnter方法,我们一般在方法里面获取输入的值:
onEnter() {
console.log(event.target.value);
}
v-if 条件渲染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根据当前的条件决定某些元素或组件是否渲染,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进行条件判断了。
Vue提供了下面的指令来进行条件判断:
v-if
v-else
v-else-if
v-show
下面我们来对它们进行学习。
1. v-if、v-else、v-else-if
v-if、v-else、v-else-if 用于根据条件来渲染某一块的内容,这些内容只有在条件为true时,才会被渲染出来,这三个指令与JavaScript的条件语句 if、else、else if 类似。
v-if 的渲染原理:v-if是惰性的,当条件为false时,其判断的内容完全不会被渲染或者会被销毁掉,当条件为true时,才会真正渲染条件块中的内容。
2. template元素
因为v-if是一个指令,所以必须将其添加到一个元素上,但是如果我们希望切换的是多个元素呢?
如果此时我们使用div包裹,div会被渲染到界面上来,但是我们并不希望div被渲染,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使用template,template元素可以当做不可见的包裹元素,并且 v-if 可以添加到 template 上,但是最终template不会被渲染出来,类似于小程序中的block。
3. v-show
v-show和v-if的用法看起来是一致的,也是根据一个条件决定是否显示元素或者组件。
4. v-show和v-if的区别
首先,在用法上的区别:
- v-show是不支持template
- v-show不可以和v-else一起使用
其次,本质的区别:
- v-show元素无论是否需要显示到浏览器上,它的DOM实际都是有渲染的,只是通过CSS的display属性来进行切换,所以v-show是不支持template
- v-if当条件为false时,其对应的原生压根不会被渲染到DOM中
开发中如何进行选择呢?
- 如果我们的原生需要在显示和隐藏之间频繁的切换,那么使用v-show
- 如果不会频繁的发生切换,那么使用v-if
v-for列表渲染
在真实开发中,我们往往会从服务器拿到一组数据,并且需要对其进行渲染。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使用v-for来完成,v-for类似于JavaScript的for循环,可以用于遍历一组数据。
v-for基本使用
v-for的基本格式是"item in 数组"
,数组通常是来自data或者prop,也可以是其他方式,item是我们给每项元素起的一个别名,这个别名可以自定来定义。
我们知道,在遍历一个数组的时候会经常需要拿到数组的索引,如果我们需要索引,可以使用格式"(item, index) in 数组"
,注意顺序,数组元素项item在前面,索引项index在后面。
v-for支持的类型
v-for也支持遍历对象,并且支持有一二三个参数:
一个参数:"value in object"
二个参数:"(value, key) in object"
三个参数:"(value, key, index) in object"v-for同时也支持数字的遍历:
每一个item都是一个数字,从1开始。
template元素
类似于v-if,你可以使用 template 元素来循环渲染一段包含多个元素的内容。
我们使用template来对多个元素进行包裹,而不是使用div来完成,因为div会被渲染,template不会被渲染。而且如果有ul,ul里面不推荐放div,只推荐放li。
数组更新检测
Vue 将被侦听的数组的变更方法进行了包裹,所以它们也将会触发视图更新,这些被包裹过的方法包括:
push()
pop()
shift()
unshift()
splice()
sort()
reverse()
上面的方法会直接修改原来的数组,所以视图会跟着更新。但是某些方法不会替换原来的数组,而是会生成新的数组,比如 filter()、concat() 和 slice(),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重新赋值的方式触发视图更新,如下:
this.movies = this.movies.filter(item => item.length > 2);
v-for中的key是什么作用?
在使用v-for进行列表渲染时,我们通常会给元素或者组件绑定一个key属性。
这个key属性有什么作用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官方的解释:key属性主要用在Vue的虚拟DOM算法,在新旧nodes对比时辨识VNodes。如果不使用key,Vue会使用一种最大限度减少动态元素并且尽可能的尝试就地修改/复用相同类型元素的算法,而使用key时,它会基于key的变化重新排列元素顺序,并且会移除/销毁key不存在的元素。
官方的解释对于初学者来说并不好理解,比如下面的问题:
什么是新旧nodes,什么是VNode?
没有key的时候,如何尝试修改和复用的?
有key的时候,如何基于key重新排列的?
认识VNode
我们先来解释一下VNode的概念:
VNode的全称是Virtual Node,也就是虚拟节点。事实上,无论是组件还是元素,它们最终在Vue中表示出来的都是一个个VNode。VNode的本质是一个JavaScript的对象。
虚拟DOM
如果我们不只是一个简单的div,而是有一大堆的元素,那么它们应该会形成一个VNode Tree。
插入F的案例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这个案例是当我们点击按钮时会在li中间插入一个f。
我们可以确定的是,这次更新对于ul和button是不需要进行更新,需要更新的是我们li的列表。在Vue中,对于相同父元素的子元素节点并不会重新渲染整个列表,因为对于列表中 a、b、c、d它们都是没有变化的。在操作真实DOM的时候,我们只需要在中间插入一个f的li即可。
那么Vue中对于列表的更新究竟是如何操作的呢?
Vue事实上会对于有key和没有key会调用两个不同的方法,有key,那么就调用 patchKeyedChildren方法,没有key,那么就调用 patchUnkeyedChildren方法。
Vue源码对于key的判断
没有key的操作(源码)
没有key的diff算法:
我们会发现上面的diff算法效率并不高,c和d来说它们事实上并不需要有任何的改动,但是因为我们的c被f所使用了,所有后续所有的内容都要一次进行改动,并且最后进行新增。
有key的操作(源码)
有key的diff算法:
- 第一步的操作是从头开始进行遍历、比较:
a和b是一致的会继续进行比较。
c和f因为key不一致,所以就会break跳出循环。
- 第二步的操作是从尾部开始进行遍历、比较:
- 第三步是如果旧节点遍历完毕,但是依然有新的节点,那么就新增节点:
- 第四步是如果新的节点遍历完毕,但是依然有旧的节点,那么就移除旧节点:
- 第五步是最特色的情况,中间还有很多未知的或者乱序的节点: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Vue在进行diff算法的时候,会尽量利用我们的key来进行优化操作,在没有key的时候我们的效率是非常低效的,在进行插入或者重置顺序的时候,保持相同的key可以让diff算法更加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