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期有一种学霸最让人“讨厌”,每次都说:哎呀,这次考试我又没复习;昨晚我又没看书……而实际上呢,每次考试,学霸总是用成绩证明【学霸还是学霸】呀。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但是在很多行业都是这样的,而我们只看到冰山上面的,别人冰山下面的努力我们往往没有看到。
就像做读书笔记,我的做法就是:看到心动的文字拿出笔在下面画横线或者波浪线;更加心动的文字可能还会再打个圈;再心动呢,加粗、折页、贴上便签……
你看,这么多动作,我以为我已经很努力了。
可今天读了《洋葱阅读法》第四章 导航员:卡片笔记】法我才知道原来我的这些动作只是冰山上面露出的尖尖角,它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做【标记】。
那么冰山下面还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 【收集】
说到收集,我们很多同学也很喜欢收集,比如在看到一篇很赞的微信公众号文章时马上点击“收藏”,好的图片、好的链接都是一样。去看看我们的微信、小红书等各类平台的收藏夹吧,里面收藏了各种各样的干货。
可是你去找个东西容易找到吗?好像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在一键收藏的时候总能获得大大的满足,却甚少有人去整理。
作者告诉我们,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都可以结合全能扫描王把知识卡片进行分类整理;如果工具不够我们还可以用到花瓣APP、视觉卡片、康奈尔笔记……
● 【建立“个人图书馆”】
作者的印象笔记就像一个小型的图书馆,让我惊叹的是它的编号分类真的有点类似于上海图书馆的一排排书架。
做好分类整理,以后才能更好地找到、更好地为我所用。
● 【输出】
就像出去采摘,我们把各类食材采摘回来了也分好类放置在我们随手可得的地方。如果我们不把它制作成精美的一盘菜,过段时间它们还是会腐烂呀。
让菜上桌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我在第一篇也讲到:无输出,不阅读。
简单的可以输出成读书笔记;延伸一点成为一篇书评;要求再高点还可以做成专题;兴许讲课的课件就从手边自然而然出来了呢!
● 【应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习冰山的最深层次是践行,将我们学到的知识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行事风格中、为人处世中。
冰山下面扎得越深,学习的才越牢固,才不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