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多良宵,其因在于天黑夜冷,使得多数人更喜于窝在家中,或看书喝茶或喝酒聊天或发呆沉思,也可看本有逼格的电影,追几集无脑的肥皂剧---,无论何由,总是在家时间多了,便更能细品出冬夜的味道。
既然论及良宵,不妨在陋室里煮了一炉好茶,烧燃一盆炭炉,准备了些许瓜果,你我谈笑间情真意切。室內灯如素月,四周墙映人影,周围皆为雅士,古琴声不绝于耳。
近日迷上炭炉,小小四方铁盆,里面架上几块大小不一的果木炭,点燃,果木炭在由黑变红的历程中,散发出热量成了光热在斗室间缭绕,最后变白成灰。
搬来小凳,卷曲坐在炭盆边,时而用炭夹倒腾盆中火炭,时而凝视盆中如脂般的鲜红发呆。方寸之间温暖如春,方寸之外任由寒冬。
自从生起炭炉,便有了瘾,冬日里更喜呆坐在炭盆前看书做文,偶尔见证一颗果木炭化为光热的那几个时辰,想着虚度混沌的半生,心中不免触动,弹上一首《良宵引》,为这苦闷挣扎却乐趣无穷的生命、为这温暖的冬夜欢喜赞叹。
古琴曲《良宵引》虽为小曲,但结构精致,旋律婉转,曲风恬静,引人入胜,是小曲之中的精品。其曲谱最早见于明《松弦馆琴谱》(1614),为《四库全书》所收唯一的明代琴谱,在古琴界颇有影响。该曲自隋代问世,于明代盛行至今,一直深受琴家的赞赏和重视,并收录在《大还阁琴谱》、《天闻阁琴谱》、《自远堂琴谱》、《五知斋琴谱》等多部琴著谱集中。
曲子节短韵长,清越和雅,"曲小而气度安闲"(《诗梦斋琴谱》),在音乐表现技法上,曲中运用泛音、进复、退复、吟、揉、打圆、撞等一些器乐化的特点,凸显曲子的优美,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琴学初津》后记中说:"其中吟猱绰注,起承转合,井井有条,浓淡合度,意味深长,洵美曲也。"在音乐表现意境上,冰轮初上,静谧星稀,含缥缈凌云之致;曲调平淡、细腻,有中正平和之感。
清夜良辰,炭炉暖熏,窗外寒风,陋室有铭。有俗人雅客,良宵不眠,三五相聚,或品茗高谈,吹箫鸣琴,或雪茄吹牛,怀古论今!是时也,苍宇穹庐,四周人静,琴、人、花、月无言沉寂,唯有炭盆偶会闪烁火红点点,噼啪数声。
琴韵悠悠,心思入弦,念起朋友,想起了情人,挂念远方思念的人儿,真是流连万般,神清骨醉,味之无穷。
一首小曲,一盆炭炉,点点疏影映寒窗,阵阵相思上心头。不是良宵太短,只因相思太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