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收到读者朋友在后台的留言
“我一直都在”
“给自己时间”
……
当我看到这些留言时,我的眼泪又情不自禁的从眼筐里簌簌地滚落下来。
感觉最近的泪点有点低,但我不怪自己。
因为那一刻,我感觉到了是两个纯净的灵魂在穿越时空后的相遇。
那一刻,我感觉被看见了
看见了我这段时间与咨询师分离带来的痛苦;
看见了我要应对这种痛苦而假装的坚强;
看见了我这段时间的种种不容易;
那一刻,我感觉到了被允许,好像对我说:
你可以不用那么坚强;
你可以不用那么努力地去理清思路;
你可以和丧失与悲伤呆一会,那个弱小的内在小孩更需要你;
那一刻,我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
就好像一个人去参加了一场考试,把考前积攒的压力在考完试那一刻全部释放;
又好像我肩上挑着一旦沉淀淀的东西,有人把它接过去并温柔地对我说:你休息一会。
那一刻,我感觉到了温暖!我真心的谢谢你们,感恩遇见!感恩看见!
人们之所以喜欢被看见,其实是因为在生活中被看见的太少,因为少,所以才弥足珍贵!
今天中午,在简单心理公众号看到“大概只有被看见过的人,才敢做回小孩”这篇文章中写到这么一段话:
看了这段话,让我想到,小时候的我也很喜欢跳舞。前段时间我们这们有个舞蹈培训班,有招成人班,学费不贵,8节课只要280元,我当时有点心动。
但是我后来又犹豫了,因为我害怕我跳的很难看。对于跳舞,我的内心一直都有个情节,小时候的我长的又胖又丑,去我闺蜜家跟同学一起在排练“六一舞蹈”。
闺蜜的嫂子站在旁边说了句:跳舞还是廋的人跳的好看,因为她的这句无心之言,却在我的内心种下了自卑的种子。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碰过舞蹈。虽然,有时很喜欢,但却不敢付出行动。
只有被看见过,她才敢把自己跳的难看地舞姿让人看;只有被看见过,她才敢把自己唱的五音不全的歌声唱给别人听。
今天中午小宝因感冒喝中成药,大概是很苦,所以喝了很久,才喝完。
在这期间,我跟她说,我觉得你现在跟小时候比,好像更没那么抗拒喝药了。
小时候,叫你喝药,那是打死你也不喝。每次生病喝药,我都要哄半天。
现在你虽然也抗拒,但我看见你会给自己暗自加油了。我感觉你长大了,会承担责任了,会知道要为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了。
小宝听完很开心,回答道:因为我知道不喝药,生病就不会好,明天就不能去上学了,如果今天喝一下药好了,明天就不用把药带到学校去喝了。
在学校老师会叫我们每个小朋友喝药都要快快喝,因为要上课。在家里就不用。
小宝的话,让我想到很多家长给小孩子喂药时都是连哄带骂的,包括曾经的我也这样。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内心是失控的,担心孩子不喝药,生病就不会好。
还有,就是耐受不住孩子慢慢喝药的行为。又或者激活了我们小时候喝药被父母指责时的记忆。
之所以这样,第一、有可能是我们习得了这种应对模式。第二、是站在我们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去感受孩子在喝药的那一刻的痛苦。
有时候,看她喝下去后,又想吐出来的样子,就知道那个药绝对是苦,根本就不是孩子不想尽快把药喝下去。
而我们家长更多的是只看结果,不看过程。
我现在跟以前比,确实会对孩子有更多的看见,这也许是因为我自己在咨询中被咨询师看见了。
一个人只有被人看见了,才会有看见别人的能力。
这种看见其实对我们非常重要,它会成为我们日后调节心理的内在资源。
比如,一直有看我文字的人,都知道,我已经结束咨询了,我的这种结束其实并不“完美”,也就是在咨询中后期,因为负移情没处理好,而直接中断,并不是按照正常的程序结束。
在刚结束时,我非常的讨厌咨询师,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的沉淀,那些美好的回忆终会被调用出来。
比如:我给小宝喂药时的看见,我就会想到咨询师曾经对我的看见;大宝处在青春期,有时脾气大如天,我能接得住她的攻击,我也会想到咨询师曾经对我攻击的接住。
咨询的传承,并非教学的相传,而是感受的承袭,而父母对孩子的传承也是如此,身教大于言传。
最后,再次感恩读者朋友对我的看见,愿我们在生活中能被更多人看见。
也愿我们更有能力去看见别人。这样良性循环着,这个世界终究会因为看见而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