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班同学的家长们建了微信群,讨论一些育儿、教育方面的话题。有意思的是,每隔一段时间,关于中医的话题都会被提及,它像湖底的沉渣在有风的日子就会泛起。这个群里有人对中医痴迷不已,也有人对中医坚决抵制。
我因为时间和个性关系,从来对这些争论,置若罔闻、熟视无睹。
今天中医又被提及,像过往一样,一方认为中医因为成分不明容易形成对肝脏不可逆的损伤,另一方则歇斯底里喊话:不了解就没有资格批判。
一副水火不容的样子。
终于我静下心想了想,中医到底是什么?尽管我承认自己没有多深厚专业知识,但并不妨碍我在过往与中医有关的经历中,形成自己的判断。
1
小时候,我哥哥尿床,一直尿床。那时候西医远没有今天的这样开枝蔓叶,父母到处去求医问药,当然都是中医。每次看过医生之后都抓回来好多中药,各种不知名的药材被包成一包又一包。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爸爸打听到几十里之外一名老中医,被传药到病除。爸爸一大早就出门,可能因为瞧病者众,再加上距离远,爸爸到很晚才回来,带了六副中药,我现在还清晰地记得爸爸指着药给妈妈说:这是人家老先生开的,这回保证能治好咱娃的病,眼神里满是期待。但爸爸又说这些中药还不能服用,还需要一种药引子才行。所谓药引子,顾名思义,就是把药力引到病变处,从而发挥功效治愈病症,听上去好像很玄。
但是这位老中医大夫开的药引子甚是稀缺,我们当地叫做“老瓦枕头”,就是现在我也不能确切地知道其学名是什么,只能推测可能是某种动物的卵。
这种“老瓦枕头”我们附近根本没有,父母骑了一百公里的路到深山老林里找,功夫不负有心人,苦哈哈找了5天后,找了20多个。一家人围着看了半天,脸上全是急切。妈妈更是迫不及待地拿出熬药的砂锅,放了药引子中药就开煎起来。
结果却是满心期待,最终却满腹失望。
记得鲁迅在《父亲的病》中提到,给爸爸的中药中,要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鲁迅嘲讽道: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
不知道这些玄虚的药材,是否只是一种幌子。
2
2013年,妈妈被诊断出宫颈癌,肿瘤医院的大夫建议尽快手术,因为癌细胞的增长是几何级的,类似于荷塘效应。
爸爸和哥哥担心妈妈年事已高,动手术会伤了元气。加之肿瘤医院门口诸多游医,打着中医治疗、无需动刀、无效退款的招牌,让哥哥和爸爸颇为动心,试图采用中医进行保守治疗。
恰好哥哥认识一位在我们当地颇有名气的老中医,据说常有人不远千里过来看病。哥哥看上去对此人信心满满。
看着拗不过哥哥,又见到爸爸一脸的心痛,舍不得给妈妈动刀。我给哥说:要不你把老中医接来,我和他聊聊,如果我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咱们尝试一下,如果我觉得没有道理,咱们就用西医。
第二天中午时分,老中医被专车从县城接到省城,一名中年女子相随。在医院附近的一家餐厅落座,我们向老中医介绍了妈妈的病情,看他是否有好的治疗方案。
老中医张口便滔滔不绝,一路豪言壮语,夸下海口:你妈这个病算啥,我保证能看好,看我把多少人都从鬼门关拉了回来,随即他便balabala地举了很多例子,我无意判断这些例子真实与否,我只关心他如何解释妈妈的病因、如何判断妈妈的病情、将会给出什么样的治疗方案。
我请教他,我妈妈一直生活方式很健康,为啥得上癌症,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从中医上如何解释。
他的回答着实吓了我一跳。
他说:这世间充满了癌细胞,比如一个人遭受车祸当场死亡这就是因为那一刻癌细胞遍布了他的全身,他甚至说关掉水龙头不流水了,也是因为癌细胞把水龙头堵住了。
太恐怖了,太不可思议了,不知道还有没有对于水龙头不出水的解释比这更荒谬??
在我们看妈妈的路上,相随的女子,一直给我安利老中医医术多么高明,并说:她丈夫的病一直请这位老中医看的,他看得是如何如何好。听了半天,我问到:那你丈夫现在的身体怎么样了?
她答道:他已经不在了。
这让我想起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送走老中医,我坚持妈妈采用西医疗法,动手术做化疗。
如今3年过去了,妈妈恢复地很好,身体硬朗。
3
2014年我承接了北京市某区近10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考核项目,考核指标基本按照北京市的考核要求确定。
在所有的指标中只有一项指标所有机构都得满分,这项指标为:中医药处方率,核分标准为含有中药(包括中成药)的处方需占到所有处方的30%,实际上大部分的机构都在40%以上,最高的达到了56%。
为什么这个指标所有机构都能完成的如此“出色”,身为局外人的我,一直不解其中奥秘。
一天考核完毕,一位院长顺路带我回家,他是70年代末某省中医学院的本科毕业生,我向他说出疑惑。
院长的回答淡定而冰冷:利益驱动。
他说现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80%的药物都是零利差,什么叫零利差呢?就是说这个药进来是多少钱卖出去还是多少钱,那机构如何获利呢?靠国家按照药品收入的一定比例进行补贴,而这个补贴对机构来说是完全没有吸引力的。中医属于非零利差的药物,在定价方面更加灵活,这就是机构对中医青睐的原因所在,也是现在动辄一副中药就要上百元的原因所在。
临近下车,他好意告诉我,有病不要看中医。一方面现在的中药材在各种污染、农药、成长期限的影响下早已今非昔比;另一方面,他说你有没有留意过所有的西药都会告诉你药的成分、副作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但是几乎所有的中(成)药都是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禁忌尚不明确,对于这些尚不明确的东西,你吃了放心吗?还有针灸,拔罐等等这些都没有得到科学的验证,并说他一校友,因为医术高明,一直给国家部委级以上的人提供中医服务,就在前几天在做针灸的过程中,出现意外,导致患者瘫痪。
4
一个月前,我承接了某医院对其科室的考核项目,该医院下设中医科。
一天,考核结束,领导让我等他了解下考核情况,并让中医科主任陪同。
这位中医科主任,看上去全然符合我们对老中医的刻板印象,清瘦、面色红润,言语甚寡。
干坐实在无聊,于是我做出一副请教的姿态,向他讨教中医的学问。
我求教:中医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结果他赞到:你真不愧是博士,一下就问到了点子上。
他说尽管我是学中医的,但是我告诉你,中医就没有理论,中医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的,某人得某病吃某药好了,就认为它是有效的。但其实一个人的病情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一个人有效并不意味着对另外一个人同样有效。
但中医确实治好了很多病啊?我疑惑道。
这很好解释:一方面,人性是好的会说,不好的就吃哑巴亏了。举个例子吧,你知道我们常在媒体上看到有人买彩票的人中了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这些人中奖都是真实的,但是这些人在所有买彩票的人中能占多少呢?毫无疑问,比例非常之小,但是却被人们知道了,绝大部分买了彩票的人没有中奖不被人所知,因为一般情况下人们不会告诉别人自己没有中奖。另一方面,其实有大约三分之一的病是可以自愈的,他吃中药好,并不能必然说就是中药的作用,相反中药因为成分不明会对人形成肝脏、肾脏的损害,中国人得肝病的人数占到全世界肝病人数的50%就是明证。
那您作为中医科的主任,如果您生病了,您看的是中医还是西医。
西医,他的回答干脆利索,不带半点犹豫。
以上是我自己经历和听到的中医故事,仅作真实的描述,无意去辩驳中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各位看官请自辨。我相信人生也许没有绝对的对错,但是有其因果,只要做好承担后果的准备,爱干嘛干嘛。